这正是今年整个普世教会所将热烈强调的主题,而这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世代又是何等的重要与切题,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缺乏信德的世界与社会里:首先,我国社会本来就不是以基督信仰为文化底蕴,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消费文化、个人主义、灵性冷漠主义等因素
身着白衣的修道士要按照中国礼仪在棺前跪拜三四次,旁观者的哭声更增加了悲伤的气氛,即使再冷漠的人也会潸然泪下。
我们彼此代祷:做个热心教友,别冷漠别闲怠,让生命的河永远喜乐,永不干涸。
在我所管的堂区,把教友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主日聚会一次,分享圣经,交流信仰,建树友爱,每个教友再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参与,打破了念完经抬腿走人的冷漠情况。
爱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懂的语言,正是因为我看到了那么多心中无爱,孤独冷漠的人,更激发了我要关爱扶持他们,传递真理与圣爱的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玛利亚回答天使的话语似乎过于简单,似乎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冷漠:“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哪里了”(13)。
母亲说:这是天主罚你,从此,在她的潜意识里,形成了对天主的惧怕和冷漠。1980年,沈阳开堂后,在母亲和亲友的催迫下她领了洗。
教宗希望提高人们对地中海地区众多移民死亡的关注,并谴责“冷漠的全球化”:“你的兄弟在哪里?”(创4:9)和为这些受害者“谁哀悼过?”。
鉴于冷漠主义和世俗化的更严峻的挑战,大禧年要求更加深入的交谈。信友被召唤在日常关系中展现教会的面貌,向每一个人开放,关心社会的实况和能使人肯定其尊严的一切。
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里,一司祭和肋未人从旁边经过,却对当前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冷漠以待(参阅路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