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内心深信罗马与东正教世界的相会,为欧洲大陆和世界历史的前途极关重要。
大约一刻钟后,这位新教宗便出现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向罗马和全世界致意,当时他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在伟大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之后,枢机主教们选了我这样一个平凡、卑微、在主的葡萄园中工作的人”。
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座位位于观众席的正中央,右前侧为21位红衣主教,左前侧为贵宾席,而其余的座位坐满了来自梵蒂冈和罗马城的宗教界人士以及驻梵蒂冈的外国使节,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也莅临现场。
见闻四:大年初一,我到教堂参与弥撒,教堂不大,但人数很多,大约有千人左右,礼仪十分隆重,有乐队伴奏,神父的讲道清晰动听。在领圣体的长长的队伍中,大部分人神态庄严,渴望和耶稣相遇。
但是,毕竟是几十年不进堂了,经文不会念,礼仪不熟悉,道理也不懂,但他没有打退堂鼓。不会念经,他仔细听;不懂礼仪,他主动问;不明道理,他请人讲。慢慢地,他对进堂产生了兴趣。
教宗从当天礼仪选读的经文,圣若望《默示录》的段落以及耶稣与匝凯的相遇谈起,讲解了悔改的主题。在第一篇读经中,上主要求劳狄刻雅的基督徒悔改,因为他们掉入了温床,处在安逸的精神状态中。
当本堂李汉军神父用拉丁文唱响《天主经》,人们仿佛越过千年时空,回到了遥远圣洁的天主教弥撒礼仪,又像那时的民众在旷野中的祈祷,穿透黑夜与云层,赞美、感恩、祈求直达天庭。然后,全场用中文歌颂、祈求天主。
基督徒相信,基督临在于礼仪集会中。因此,他们想透过这个常用的词来说明天主的临在。诚然,天主并不远离世界,祂没有把我们独自撇下。
这一天敞开向主动涌来的客人,是一个接纳的时刻,以客人为主的礼仪。领圣体礼仪更是谨慎的时候,一个小教友刚领了圣体,被一个志愿者猛抓了一把,圣体差点从嘴里掉落,你不是教友!小女孩受了委屈,快落泪了。
牧师清理了地面上的杂物,他真不知该怎么办,他心里明白,圣诞夜的礼仪恐怕要推迟了。牧师垂头丧气地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