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明显,圣母玛利亚的蒙召升天和救主耶稣的复活升天一样,都会更进一步的使我们的信德更加坚定,望德更加热切,爱德更加纯全,荣主救灵心火更炽烈旺盛。
每个人都蒙召离开自己最初的「母胎」,才能承受永生的圆满。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他摒弃了一切确保安全感的事物,为的是在基督内全然拥抱新生命。
同时蒙教宗接见的还有在罗马参观学习的东方教会的年青神父和隐修士。教宗同他们畅谈了该委员会已经展开的工作及其愿景。
我们就不会再成为“祭衣室(看顾圣物)中的基督徒”,或“客厅中家具式的基督徒”,而是我们感到蒙召要成为希望和天主安慰的传递人。
彼此代祈能帮助我们不断前进。感谢你们的耐心聆听。
原田家井1889年建成的美丽壮观的若瑟堂,在1900年前后为豫北代牧区主教坐堂。1942年5月惜被穷兵黩武的日寇烧毁,后来成为生产队仓库,1982年冬归还教会。
这里距离当时江南代牧区的主教座堂——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很近,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有一批江南地区世代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为逃避迫害,逃难到上海,都聚居在主教座堂附近。
他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引导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又使我突然想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风筝》中写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老家原来是个大家族,祖父与二伯公两支分别信了基督教不同教派,两个支派都枝繁叶茂,加以现代化发展,子孙四处迁徙,到了我们这一代不相闻问了,更何况我信的又和他不一样。亲人相见当然还是非常熟络。
卫匡国神父来华时,正值明清易代之际,国势动荡,他在各省传教,备历颠沛流离,以耳闻目睹的事实,撰写了一部《鞑靼战纪》(Debellotartarico),记录了清兵南下和江南沦陷的实况,鞭挞了清兵的暴虐和南明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