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爱天主在第一位马尔谷福音中也记载了一位寡妇,那位只奉献了两个小钱的穷寡妇,和厄里亚先知时代的寡妇一样,她们都是贫穷可怜的人,然而,她们却是将天主放到生命中第一位的人。
教宗方济各在2017年元旦发表的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到,促进人类整体发展部这个新的机构就要开始运作。
在这篇追悼词中,本笃十六世是这样提及迈斯纳枢机的:在最后一次与这位已回归天乡的枢机主教的对话中,使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找到了超脱的喜悦,内心的喜乐和对天主的坚信不移。
只有在极度静默中,我们才能排除外界的声色干扰而与天主对越,倾诉或倾听。人们所说的:宁静致远,即指人在心灵宁静之后才能听到来自内心的声音,听到穿越时空、穿越天地万物,非常深远的声音。
他又说,玛利亚可是一名先知,因为在当天福音中,圣母在《赞主曲》中说到自己将会万世万代被称为有福,即我们每天诵念玫瑰经、圣母经般,赞美着她;这些都能反映出由天主那里所得到的荣耀。
他说,司铎在告解亭中可以把目光投入许多人的心中。他又说,从归依到从事传教使命的路程,是以从告解亭的一边到另一边、从忏悔者的一边到听告解司铎的那一边这过程来完成。
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神父在圣周五主受难日礼仪讲道中强调了这一点。(梵蒂冈新闻网)「基督的十字架改变了人类痛苦与磨难的意义。天主子亲自承担了苦难,使之彻底得到救赎。」
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两只眼注视着你,你从她的眼神中感觉到一个母亲的关爱,尤其感觉到天主的目光。看:这个关爱站在她眼前的这个单独的人的能力使这个人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德肋撒修女的一个特性。
在我们关于恶习和德行的教理教程中,今天我们将看到一个相当丑陋的恶习——悲伤,悲伤被理解为一种情绪低落,一种持续苦恼的状态,使人无法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