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入中国文化和生活,他起初按照该国风俗习惯穿着佛教僧人的服装,但后来他明白最好的方式是采取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服饰。知识分子们穿得像大学教授们,他也那样穿着。
“灵修意义”就是通过这件事,天主对我们个人和整个人类在说话,呼吁我们开始新的生活。
自此之后,夫妇二人成为一体,在信仰生活的成长中,再不是单人匹马,而是双栖双宿的共同进退,一齐朝着基督徒的理想前进。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一个理想罢了,做起来谈何容易!
如果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能撑起一家人的生计,是否还能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是否还能保持坚定的信仰和对生活的信心?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都不敢去想。
康和子是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传教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来华,主要在山东传教,由于礼仪之争中教会内部的种种矛盾,他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回到意大利,他所带回的文献中,不仅有和天主教相关的中文文献,
依55:6-9;斐1:20-24,27;玛20:1-16当主耶稣用比喻讲论“天国”时,祂也在提醒我们如何在天国中生活。天国就是天主自己。在天国中生活,就是跟随主耶稣而生活。
当家庭面临危险时,信仰生活也难于幸免。在分发给主教的讲稿中,教宗慷慨激昂地谈到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宗指出,有一些巨大的威胁在破坏社会和教会生活的稳定性,而家庭首当其冲。
神父们在弥撒讲道中,从若瑟的生活、信仰、德行、芳表等不同主题,帮助教友们明白敬礼若瑟的意义,勉励教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信仰的真谛,努力做一个完美的基督徒。
在日常工作、祈祷生活等方面活出修女的真实身份和价值;陪伴修女们认真学习、探讨本会会规,为更好地度团体奉献生活。
李主教说,司铎是过奉献生活的人,应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灵修。如果没有灵修,就失去了做司铎的根本。灵修是铎职生活的生命线。灵修因人而异,方法各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要有心、要用心、要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