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内,「人人都是仆役,按照不同的圣召、神恩和职务」行事。事实上,每个人都领受了在爱内奉献自己的圣召。
其实,良心就是天主的声音,当你按正义行事,当你服侍穷人,当你向至高者(老天)呼求时,你同样可以与临在弱者身上和宇宙万物中的造物主相遇,产生神慰的经验。
祂不同于「现世的君主」那样「撒播仇恨的种子,行事违逆上主」。我们看到,救主降生后,白冷发生了无辜婴孩被杀的惨案。今天我们也目睹「世界上许多无辜者的悲惨处境」。
向已有的习惯说不,让天主来更新我们教宗府讲道神师继续说,“有许多的‘不’等待我们说出,不仅针对那些明确的邪恶,也针对那些细微的邪恶,就是依循习惯行事,从未有勇气认真地重新思考所行的事”。
虽然“存在着诱惑”,但是需要“鼓励人们仰望更高的价值”,坚持“以不同的方法行事”。极化问题与价值观丢失现象因此,教宗呼吁开启对话。
2)提供评判的准则:历史研究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而神学则帮助我们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应当如何”。教会历史上不乏黑暗篇章,如宗教裁判所或某些教职人员的腐败。研究它们,离不开历史考证。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是的,谦卑处世同样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作为人生准则?有哪些事情,我们天天在讲,而实际上却没有做到?甚至作为经典去教训别人,而自己却在交白卷。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故此,教友的生活准则必须区别于常人,不可人云亦云,应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本着善尽本分,勤奋劳作的精神,自然会获得相应报酬和平安时光。
教义发展的绊脚石掩盖一个信仰上的核心问题:一种不改变的法律给人安全感和权力,能以这种方式检验自己的宗教行为,同时也操纵神圣准则的要求。一种改变的法律则除去这权力,将之交在另一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