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耶稣要我们良善谦虚,尽力去体会别人协助别人,不要什么事情,总是以个人的益处为优先。我们在福音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耶稣对待人们的态度,是如何的良善和仁慈,不管对方是怎样的人,他总是有求必应。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训练,能有效控制内心的渴望,并为未来的益处,还是只求眼前的满足?我们能否面对失望,并离开沮丧的情绪?我们能否从小小欢喜中获得满足?并且每天以崭新的态度,欣赏领受周遭的生活事物?
枢机这些话﹐立刻获得在场信众不绝于耳的掌声回响﹐充分显示对本笃十六世的孝爱之情﹐如今他是在主的山上为教会益处恳切祈祷的朝圣者。
所以,耶稣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谷8:36)我们人应该活着,人生应怎样度过?我们不求增加人生的长度,只求深度人生。
这一章论述了信仰与建设公益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信仰是为众人的益处,是公益。信仰不仅为永生作准备,也帮助我们建设社会,好使我们走向希望的前程。
圣召将我们带向服务,服务是为了教会这个身体的益处。 问:教宗方济各表示,教会是阴性的,是新娘,是母亲并生育天主的子女… 答:是这样,生育天主的子女。
一切坏话都不可出于你们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说造就人的话,叫听众获得益处。(弗4:29)25.不要养成指责他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
就像《师主篇》中所说的:因着爱德所做的事情,虽然是很微小的,也有大益处。因为天主不看做的事情大小,只看做事情的用意如何。谁的爱情大,就是做得多。事情做得好,就是做得多。
我认为,最简单也最真实的解读,乃是集中力量宣讲天主的爱、祂的仁慈、祂关怀众人、祂愿意所有受造物获得益处和救恩。人们听懂了教宗说的话,他们能听懂也是因为教宗说话时伴随着有效的举止和朴实的言语。
他年轻时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却因着“你纵使赢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于你有何益处”一句话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