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心喜悦地期望一切受造物都得救恩。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援引梵二大公会议的思想,称眼前这些来自全世界的新任教省总主教的临在是教会共融的记号。教宗重申共融并非表示大家一律相同,其实多样化是一巨大财富。
另外,宣读者必须有信德,心里相信,可使人成义,口里承认,可使人获得救恩。(罗10:10)同时应切记,宣读圣言并非纯粹的朗读。
圣经故事之所以极为深远地影响着历史,这是因为它们是众人的故事,叙述了人们如何努力认识自己,认识天主,并获得救恩。在此意义上,圣经故事是所有人的故事,所以它们始终新鲜如初。
19.人得救的条件不是要反对什么,而是接受上主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主、敬拜上主。
四、传扬福音,让光荣归于天父我们因信得救,借着圣事获得了天主赐给我们的各种恩宠,我们不要把天主的爱当做祖传秘方珍藏起来。
默想出一种高度,一种人生价值的高度,把自己当成一本未写完的书,在字里行间用主的启示去实践得救之法。
(若4:14)然后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
第一阶段,以感性着手,着重讲明信天主的好处,培养几位遭受患难得救、临危脱险、化殃为吉德教友发言作证,以活生生的得天主救恩的实例,证实天主为何爱我们,促使学员们心受感动,开始体验到信天主确实好,形成初出萌芽
(玛28:19—20)“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
是否只关心自身的得救,而从不关心教外的亲友?…5.我对于教会或某些神长的批评,是出于恶意或是出于爱心?…6.我对于教会的种种规定,是否由于轻薄,或了解不足,而故意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