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他在教会内的杰出声望和地位,因此也成了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第一届大公会议的重要人物。
也正是贯彻了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真正体现了福传本土化的要求,才会有后来的喜人局面。 以教会音乐为例,曾盛极一时的教会民乐队,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在流行音乐和铜管乐队的冲击下,在多数堂口销声匿迹。
在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中,阐明了圣神的天主性--并加进了教会的“信条”。
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届大公会议的教导,“天主子民”的概念包括了平信徒、修会会士和神职人员,它是教会非常基本的特质。我们天主子民是受傅者,洗礼时便领受了基督徒的尊严(《教会宪章》第2章)。
我们在《宗徒大事录》第10章科尔乃略皈依的事件中看到这两个运动中的第一个——普世性(大公性)。五旬节那天,宗徒们向所有犹太人和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宣扬基督,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
他也是个伟大的神学家,在特利腾大公会议对司铎接受培育作出规定之前,他就于1550年在巴伦西亚创立了修道院,至今仍在。
因为每主日前来参与弥撒的人可多达数千人,一位神父所准备的道理能有这么多的人聆听,福传的效果真是不错。
2003年8月3日,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热心教友维尔布鲁根先生到北京宣武门教堂参与主日弥撒。他为北京申奥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特别追念耶稣基督的受苦受难,死而复活,天主教会复活主日之前的圣周四至周六的三天礼仪称为——逾越节三日庆典!
2002年经朋友介绍接触了基督新教,每个主日去教堂听牧师讲道。2009年,宝鸡南关教友马淑珍给她讲教会的道理,她说:我认识耶稣已经好几年了,只是还没有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