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后面说到爱是否超越自己等,我的理解是,爱就是要超越自我,否则就不能叫爱。蒂里希认为,自爱就是爱自己这个概念不是准确的说法,自爱是要保持自己的同一性,即人有自我保护的倾向,这是天然的。
引领对天主教神哲学的研究,包括对托玛斯阿奎那著作的系统的研究的,一个是北京大学,像赵敦华教授等,代表著作《基督教一千五百年》;在武汉大学,他们搞了系列的对托玛斯阿奎那的研究,翻译《神学大全》,但是他们很遗憾在这个过程中间
在最后审判的时候,天主说:「我饿了,你给了我吃的……」(玛25:31—46)。天主所说的并不单指身体的饥饿,同时也指心理上对爱、理解、接纳和关怀的饥渴。
在回忆录中刚恒毅枢机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31年9月27日(九一八事变),日本新闻社声称,在日军行动前夕,东北的天主教美籍传教士(抚顺玛利诺会)在沈阳集会,鉴于地方政治不安而有意请求日军保护。
(路9:23)在玛窦福音11章30节他又充满鼓励地说: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的轭是甘饴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在这两段话中,耶稣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既铺满荆棘而又开满鲜花的圣召之路。
(玛6:34)这几句经文对马宝刚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以前他想得太多太多,精神负担太重,睁开眼就想钱,身心俱疲。耶稣说:“我的轭是甘饴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为什么以前我活得那么累?
婴提受洗,圣名玛弟亚。自幼聆听天主福音,直到尘世生命终结。七岁即立下圣召宏愿,进入忠县天池震野小修院学习,继而中修院,大修院,成为修士。
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10)杨老师对信仰坚定不移、忍辱负重、誓死不屈,数次蹲守监狱。是他捍卫了信仰,捍卫了人类信仰的自由,感动并鼓舞了很多人对信仰的追求。
[18]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是蒂利希(PaulTillich)。他认为基督教信仰应与人的现实处境相互关联,神学应成为使人生和世界重获意义和希望的桥梁,寻求达到上帝与世人之间的沟通、和解、重新合一。
(玛11:28)晓星坚信,再大的苦,再大的难,只要与耶稣同行,都会化苦为甘,相信天主不会给人背不动的十字架。当她一个人在家,趴在床上,什么也不能做的时候,就常常以圣经为伴,以歌声来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