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威尼斯师从玛瑟勒达学习数学和哲学,之后又教授两年文学。1603年就读于帕多瓦大学,在此结识了德籍教士邓玉函(JohannSchreck,1576-1630年5月11日)。
他取了我们的人性与他的天主性同在;-他是天主,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可信的;-他与天父一道,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他在世时,通过讲道、比喻和亲身的榜样,告诉我们应怎样生活;-他受酷刑后,死在加尔瓦略山
家乡斯卡瓦河洪水泛滥时往返横渡如得水蛟龙之强健,已成流水落花之忆。往昔1米8的身高,80公斤体重,标准的运动员身材,如今已是弯腰曲背,步履蹒跚,他的公开演讲已令人目不忍睹:手在抖,讲稿在抖,话筒在抖。
从这意义上来说,我去了世界上一些伟大的圣母朝圣地:露德、法蒂玛、琴斯托霍瓦和阿尔托廷等,都是从这意义上来具体化,内化这托付的行为,直到它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为。我认为伟大的、公开的行为已经做了。
红色瓦顶的建筑物是方济各会的修士们为纪念耶稣在此所显的圣迹,在中古世纪已有的一座圣堂的废址上建筑的;教堂的后面的背景就是大博尔山。村里的几个阿拉伯男孩子好奇地观望我们,可能他们不多见东方人的面孔。
弥撒结束后,5对青年走上台从教宗手中接受这座精彩城市的象征:科尔克瓦多山的救主基督像。然后教宗发表致词,宣布下届世青日举办的时间和地点,带领青年们诵念三钟经。
若望廿三世的继任人教宗保禄六世于六五年也接受了意籍梵蒂冈通讯员阿尔贝托.卡瓦拉里(AlbertoCavallari)的访问。访问于同年十月四日又一次在《晚邮报》刊登。
我们的主耶稣在加尔瓦略山上所受的苦是空前绝后的。他在受尽鞭打、嘲笑、谩骂、侮辱之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正是因为他的痛苦,才救赎了世人,使我们重新与天主和好如初。如此痛苦,值得!
楼房为中西结合式砖木及砖混结构的建筑,所用的房瓦皆为灰色筒瓦。楼的上下二层均有宽约3米的外走廊围绕全楼。进入楼内为一宽敞的庭院,曾经或许是供修生们休息活动的地方。
苏神父在讲道中谈到:主耶稣为了救赎我们,身受剧痛、倍受羞辱,用极大的爱,走完了加尔瓦略山的苦路。我们应以心还心、以爱还爱,体会主耶稣走过的道路,回应主耶稣的邀请来,跟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