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之一就是在堂区最贫困的地方建起食堂:每周三天为九十名老人和孩子提供饮食;第二个项目是把海外捐赠的药品发给有需要的人;第三项是建立堂区衣柜。尽管就解决危机而言这些可能都是很小的事,但却是团体的行动。
姜老师从年轻时起就双脚深行中华大地,关切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基督信仰,以对未来复活和永生的信念返身投入当下的生活和行动,对墨面基督徒予以充分褒扬和肯定,让我这个生于墨面渔民群体中的精神个体,甚感欣慰:居然还有人写渔民基督徒兄弟姐妹
当他将要离开锡盟调往别的堂区时,堂院里跪满了黑压压的送行人群,有些老人们甚至抱住神父的腿哭着不愿放手,无论神父如何尝试都走不出深爱着他的包围圈,无奈,一些年轻男教友将神父抬起,举过众人头顶,在众人留恋不舍的泪光中
记得是一位老仆人把一本《圣经》放在我的床头的……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歌就是《圣咏》23篇,但,那时《圣经》中最吸引我的经卷是《约伯传》,因为约伯的一系列感受引起了我的共鸣。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幼学琼林》中有一句箴言很有意义:“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终于等来了宗教政策的落实,各地教产归还,老教堂重新整修开放,很多新教堂也拔地而起。我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而喜悦的心情走进了教堂。
进德公益心理援助驻绵阳站卜站长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心理援助绵阳工作站付春胜副站长手中接过感谢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干预研究中心负责人史占彪博士及其团队、上海交大的颜世富博士、北川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徐正富、姜校长,九洲板房学校的李校长以及该校部分教师,进德公益主任张士江神父、进德公益驻蓉办李海燕修女、刚刚留学归来进德老职员任大海神父
谁也不曾忘记,她热心关怀孤寡老人,一位93岁的老教友无儿无女住进了养老院,小徐每年都不忘帮她交炼灵会费,在电话里经常和老人聊天,嘘寒问暖,并嘱咐老人时刻想着天主,经常在晚上睡觉前对老人认真地说:“好好发痛悔呀
我们听了十分欣慰,心想:“到底是老教友,有根基。”后来,我问到他:“告解了没有?”他说:“神父来了,放了全大赦就走了。”明显的没告解嘛。
清晨,当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我便走出家门,向着教堂的方向,遥望着教堂穹顶上那熠熠生辉的十字架走去,把一天最美好的祝福献给天主并领受天主给予的无限恩宠——老岳父不必再遗憾了,因为我已成为天主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