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接受《天主教新聞》的電郵訪問時說:「騎馬不僅是運動,也是一種物理治療的方式,改善我的平衡及協調能力。參加運動賽事亦使我建立自信。我的殘障主要影響雙腿及走路的方式。
还有一老太太老远把我们召回去,她儿子自屋内出来说,在车站附近的人民路上,我知道他说的是主恩堂,谢了他们的好意,我们继续找。
[内容摘要]:中国学者研究西方传教士在华的历史需要注意到,西方传教士的行为和思想方式不仅受到中国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大影响,也受制于他们的西方背景,包括当时西方的思想文化源流、西方教会自身发展的阶段性、西方修会的组织和灵修生活特点
1923年夏,厄玛奴尔‧罗弼雅神父听到从中国神慰院到他所在的修院拜访的汪院长(DomLouisBrun)的讲话,有关中国修院的介绍,并强调在传道区建立默观修院的迫切需要。
信德网联系了中国教会的老朋友——“德国天主教中国中心”,请他们分享疫情期间的生活。德国奥古斯丁市的圣言会修院里的大教堂的圣神降临节的弥撒疫情在德国一月末,德国慕尼黑附近出现首宗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谈及孩子数量问题,诙谐地表示,有人认为好的天主教徒就要像兔子一样生孩子。菲律宾人从您的讲话以及传达的信息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您从菲律宾人民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吗?
“战马将被除掉”,而那时的战马是军事力量的象征(相当于今天的坦克);但以色列真正的国王不愿骑着高头大马,因为他不愿与世界的势力相提并论,更不愿运用它们;他骑着一头毛驴,因为毛驴是一种贫穷的、没有军事价值的动物
因此,假如司铎的公平待遇未能以其他方式供应,则司铎既为信友的利益而效劳,信友们就有真正的责任,设法供应司铎的需要,为度一个相当其地位的足够生活。”
众所周知,在我们今天教会的发展中,不仅有天主圣神的光照指引,也有诸位献身人员的潜心服事和众信友们的积极参与。
参与该会议的特邀嘉宾有河北“信德”总编张士江神父、宁波教区的徐文洲神父和金仰科神父和李露献修女、杭州教区的王钊神父、苏州教区的朱忠明神父、上海复旦大学的李天刚教授、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的晏可佳所长、上海社科院的周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