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理解了天主即是至美、至善的源泉,也是正义、真理的标准这一原则时,我们在生活中就再不会绝望或自我陶醉。我们就会被宇宙间非常奇妙的自然景象和不可思议的美妙的自然结构所触动,从而认识至美、至善的天主。
把自己的教外朋友请到教堂来在奉献礼仪时,伴着“主,我献上生命给你”的动听歌曲,参礼的青年教友和慕道者们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唱着、跳着,让人觉得这种场面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和教友参与弥撒的互动感。
记得当时,我如丢了灵魂的行尸一样,对一切都毫无意识:祈祷时,我不知我在做什么,我的心好像只是在两片嘴唇的上下翕动间徘徊;学习时,我不知我在做什么,好像只是在睁着两只痴呆的眼睛看一些小蚂蚁均匀地躺在我的课桌上睡觉
教宗3月17日周五下午在罗马恩宠之母堂主持忏悔礼仪时,在讲道中提出这个劝勉。恩宠之母堂紧挨着梵蒂冈城国,教宗今年选择在这个堂区主持忏悔礼仪,为“24小时奉献给上主”活动拉开帷幕。
当你与她说话时,她会把脸朝着你的方向转过来,可是,孩子的眼睛看着下方。自己独处时,视线会远远长长地落在他处。 这正是我担心的问题!
1.文主教第一次进入我的记忆,是在1921年4月10日,他晋牧时,家父是文主教的帮手,又是晋牧大礼弥撒中的服务员,很容易把我这四岁的孩子安放在最易观礼的一个角落。
3月9日晨祷时,惊闻金凤志神父于昨晚去世了,心中不禁一阵悲伤——又一位相识的老神父离开我们走了。
霍奇斯8岁时,他和妹妹搬到费城他妈妈那里,但他马上知道那不是他要的生活。离家最近的绿草地也大约在13条街以外,每人都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很了不起。
因此,当他们给人宣讲福音时常是趾高气昂地训斥别人。我们在向人传扬福音时需要有极真实的谦卑态度,就只是单单的给,谦卑地将我们白白得来的分施于人,没有居高临下的高傲、没有企图获取的思想。
去年冬季学期,我在四川神哲学院教《宗教哲学》课程时,遇到了肖恩慧老师,我们在一起讨论了许多神学话题。肖老师对许多问题有独特看法,见解精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