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爱心服务人群 青春荣耀主名
2017-02-13

于是1984年,15岁的王建军只身一人,含泪告别了母亲和家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成长的地方,千里迢迢来到了陌生的安国教堂,计划在这里安身立命,一生为教堂服务。

一位香港修女及其修会与一个地方修会的美丽故事(下)
2018-01-15

袁修女来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理念,比如头一年准备来年的预算、计划。当时,我们理解和接受得很慢,有时还有消极回应,这一度让袁修女费心、伤心。一位赵庄的修女回忆说。

教宗方济各的“相遇文化”思想简介
2024-06-11

相遇文化意指我们作为人民,应热衷于彼此相遇、设法彼此联系、架设桥梁,并计划一个所有人都可参与的项目,从而形成某种对生命的期盼和生活模式。

梵二文献研习会分享交流
2012-07-02

香港教会于1989年开始研究终身执事的问题,三年之后,其统计80%的神父保留或反对,教友则80%赞成,于是胡枢机于1993年11月决定实施三年试验计划,后再作检讨。

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六:梦与鬼神
2022-12-06

但他在睡梦中听见有个声音警告他说:“不要取消进攻希腊的计划!”薛西斯在梦中人的怂恿下,仍有些犹犹豫豫。

北京教区修院 刘振田神父: 从人的需求看教区司铎灵修在牧职生活中的重要性 Fr. Liu Zhentian of Beijing Seminary“People need to see the importance of spirituality In the life of diocesan priests”
2019-05-21

我们可以看出教区司铎的特有灵修是以牧人的爱德度成全的生活,像基督善牧那样牧放自己的羊群,与宗徒们的继承人——自己的主教共融;在司铎团(Presbyterum)形成一个司祭家庭,藉加入教区持久地为地方教会服务,并随时应命负起普世的使命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2012-02-14

汤若望在顺治年代所受的皇帝恩是来华传教士中仅有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但顺治对汤若望的重视并未一直持续下去,汤若望对顺治皇帝的影响也受到了限制,这一切都来自佛教力量的抗衡。

英若诚:我的童年及家族往事
2013-06-27

译有《茶馆》、《奥赛罗导演计划》等著作。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  从战士到绅士  1.  我祖父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位杰出的人。

圆桌对话
2013-10-26

我们现在很多一些工作都是从我们非残疾人的群体去做出的判断,很少听取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像我们的历史,所以我们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把他们看成是决策的主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怎么样他们感觉到更自由自在生活,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前提下,我们从计

从流浪者到福传楷模
2020-07-09

李金英(穿绿上衣者)给老人们讲道一、不幸婚姻卖血子1964年,李金英出生于山东德州一教外家庭,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心地善良。李金英8岁时,母亲因受小叔子诬陷而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