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历史题材中,巴特里爵本人著有《宣认信仰》一书,一封他写给英国酋长的信和他的《讲道集》。圣人去世200年后,两名爱尔兰学者整理出他的生平,这些宝贵资料成为留给后人研究巴特里爵的珍贵文献。
我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给你们写这封信,更能以心体心,去体会你们失去孩子的那份痛苦心情。你们不要期望这封信能为你们带来些许安慰,恐怕它做不到。
顺服与信靠:要信任天主的安排,不凭己意行事。✨属灵反思:“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户11:29)我们是否嫉妒别人的恩赐?是否愿意在圣神内与他人同行,彼此成全?
10.问:这段历史对今日信徒有何属灵意义?答:此章提醒我们,背离真天主,参与偶像崇拜(哪怕披着文化或人际关系的外衣)是极为严重的罪。
这提醒信友:不论世界如何威逼利诱,我们应忠于天主的启示,不可为了人的赞许而违背真理。9.问:这章对我们信仰生活有何启示?答:天主的祝福无人可夺:即使仇敌想咒骂、诅咒,天主仍能使祝福临于我们。
在新约中,耶稣引用此事预示自己的十字架:“正如梅瑟在旷野中举起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
财富是天主托我们管理而去爱护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兄弟姐妹的礼物;贫苦也是我们人立功而信靠天主的工具性生活。正如保禄说他能在富有和贫困中自由地生活,每一种处境都是我们基督徒敬天爱人的机遇。
对我们今日的信友而言:怜悯穷人、宽恕债务,是爱德的实践;释放奴隶、释放自己,是基督带来的真正自由;奉献最初的果实,是我们感恩的回应。教会在礼仪、教义与社会服务中延续这些精神。
信众们排着长队,虔诚地亲吻和触摸那根历经沧桑的碧玉柱子。那冰凉而光滑的触感,仿佛连接了两千年的时空,让人感受到圣雅各伯宗徒当时的慰藉与力量。
问8:本章与今天的信友有何现实意义?答:我们也在现代“旷野”中行走,面对物质诱惑与信仰冷淡的危机。我们受洗后也与天主立了新而永恒的盟约(在耶稣基督内),我们有责任活出这盟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