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近一千两百年来朝圣者不绝于途,动机则各不相同:为了信仰、为了还愿、为了赎罪、为了运动健身,还有人为了找个结婚的对象(乔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里头就有人在朝圣路上找到如意郎君)。
圣经上多次记载为亡者祈祷的事例:犹太玛加伯曾为亡者献赎罪祭,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过(加下12:45)。在《拯救炼狱灵魂》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帮助炼灵脱离炼狱的最好方法是弥撒圣祭”。
(创3:15)诺言终于成为现实,两千多年前天主第二位圣子耶稣降生来了,他用自己苦难的死亡做赎罪祭,拯救我们人类。我们从此就有了得救的希望。照道理,我们就不该有什么悲哀了。
因而克苦作为一个赎罪祭,能让我们从这两种状态中回心向上。譬如,在繁忙的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也许我们唯一想做的就是赶快倒头睡去。
我没有感到吃惊,平静地想:允许人家犯错误,也应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天主不会拒绝一个赎罪的子民……2001年,我问一位热心的女教友,怎么好长一段时间没见到某某了。
天主的忠仆卡洛·萨莱里奥(CarloSalerio),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赎罪修女会创始人;1827年3月22日在意大利米兰出生,1870年9月29日在同一地方安息主怀。
梅瑟指示亚郎带着香炉,向上主献香,为百姓行赎罪礼,亚郎便跑入正在蔓延灾祸的人群中,“站在死者和生者之间”,直至灾祸止息(17:13)。
圣经上也有为亡者祈祷之事的记载,比如犹大玛加伯曾为亡者献赎罪祭,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过(加下12:46)。
圣经上也有为亡者祈祷之事的记载,比如犹大玛加伯曾为亡者献赎罪祭,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过(加下12:46)。
○司铎当尽之义务是:向上主奉献祭品,做天主与人民之间的中保,为人民赎罪取洁,代天主祝福;教授人民天主的法律,指引人民奉行天主的旨意。而不仅仅局限于每天一台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