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我在8月20日“信德”上发表过一篇短文《耶稣会士与文化交流》。
摘要: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又一次踏上东方大地,并掀起了中西交通史上的第二次文化交流高峰。
他既传入西方科技,亦把中国经典带回欧洲,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该协会官方网页透过不同的天主教文化专题:《天主教文化遗产》、《天主教文化与艺术》、《天主教文化与科学》及《宗教文化交流》去探索各种与天主教会及本地教会文化有关的事物,从而认识当中珍贵的历史与价值。
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浓郁的中亚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袄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人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是北朝至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历史见证。
而这是通过宗教与文化交流换来的。正在韩国进行访问的圣座促进宗教对话委员会主席托朗枢机,在首尔青瓦台总统府拜会韩国总统李明博时,发表了上述讲话。
一百六十三页的著作又毕现其后人之缅怀,见证人类情谊可跨越时空与文化沟壑,同时回味意大利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徐光启第十三代后人徐承熙及担任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处处长的倪波路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跨基督徒专题座谈会在意大利和希腊轮流举行,是天主教徒与东正教徒进行神学与文化交流的活动,属于大公运动的活动之一。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中国佛教协会和厦门普陀寺联合举办了第二次论坛。2007年6月,“首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暨中国宗教与公益事业的回顾与展望”在北京举办。
教宗最后写道:「这些努力是个明证,让人看到圣母学在文化交流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它能滋养友爱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