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郑板桥笔下的一首咏松诗,可以强化我们的信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岩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唯有“咬定”,才不怕风吹浪打。定者,信也。信德愈大则定力愈强。
他形容当时大地震动,岩石崩裂,坟墓自开,圣者的身体复活了,并进入圣城,发显给许多人(玛27:51-53)。路加福音的耶稣则为钉他于十字架的人祈求父的宽赦(路23:34)。
内部的滋润使岩石的怒气变得柔软,使法律成为空洞的形状,像一个子宫,从日常饮用水到怀孕的羊水,它的来源如果不是生活,什么力量便正义感动?她的时刻到了。
我们唯有学会爱,并有一颗爱和感恩的心,才能清醒地面对尘世的一切,让岩石一样的脸庞上绽开迷人的微笑,让青铜般的胸膛上生长金黄的向日葵,让高墙倒下,让门户敞开,让身体与身体之间亲吻,让心灵与心灵之间撞击。
谁曾想,今日的青山碧野,都是昔日广袤而荒凉的土地,光秃秃的岩石上长满了只有在欧洲的荒野中才可以看到的石楠花和荆豆;终日是天色阴霾,狂风怒吼,与世隔绝。
历史遗迹巴尼亚斯现在是以色列国家公园,海拔2814公尺的赫尔孟山上的积雪融化,渗透过层层石灰岩,奇妙地从山脚下岩石缝隙中喷出,发出巨响,泉水汇聚成约旦河的源头。
在本笃十六世的行程中伴随他乘坐盘旋在岩石中的电车的阿卜杜拉国王和王后Rania肯定了隆巴迪神父关于当地给予教宗的待遇的说法。但是,约旦非常重视这个地方,以至于他们希望将它列入人们来圣地朝圣的必经之地。
最后杨女士讲到,这次朝圣来到法国露德,在圣母显现的山洞前用双手触摸着山洞岩石,与朝圣人群缓缓走进山洞时,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泪流满面:圣母妈妈,我是特地来感谢您的恩惠,多年来您不舍弃我这个罪人,我向您祈求什么您都允许
“沙漠”不仅仅是沙子、沙丘或岩石,还包括那些人迹罕至和危险的区域,如森林、丛林、移民独自行走的大草原,让他们自己面对解决一切。移民,海洋和沙漠。
当然,在沙地上建造要比在岩石上更容易、更快;但是耶稣告诉我们结果是什么(参玛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