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比约九世于1854年,确定了圣母无染原罪的信条。 大家都知道显灵圣牌和圣母在巴克路圣堂里的显灵,但对圣母的这次显现与她后来在露德的显现的关系,却很少有人了解。
(教理102条)由此,我们的信仰对象,不是一本书,更不是一些信条和教规的集成,而是一体又三位的生活的天主。我们宣讲的中心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包括他的言行举止和他所行奇迹的意义。
文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律和“爱人如己”信条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也是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必要基础。
这是为纪念教宗比约九世宣布教廷信条而立的,每年12月8日庆节那天,教宗必亲临此处,在石柱前献花祈祷。有点遗憾,不过在圣迹遍地的罗马难免有未及之地,留点遗憾好能作为下次再来的动力。哦!有福的罗马,再见!
1661年前后,潘国光神父著《圣体规仪》,述论圣体圣事的信条和仪式。著作还有《天神会课》《十诫劝谕》《圣教四规》《天阶》《未来吉凶辩》《十诫劝论圣迹》等。1656年聂仲迁神父著《中国礼仪报道》。
孙思邈曾隐居太白山,他坚信“人有可治之疾,天有可消之灾”的信条,坚持悬壶济世,游走四方,解百姓之病苦。
“宗教中无论任何方面,也无论任何信条,都不能没有其伦理方面的相配部分。”ii宗教作为一种道德资源的意义就已经不只是外在性的,而且也是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内在特征。宗教的核心是信仰。
这个信条非常重要!相对于某些个人独创的基督新教派而言,天主教的宗徒性,决定了其一脉相传的两千年历史。耶稣基督为何要在关系中召叫宗徒?
海斯堡神父的信条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Dorightthings,noteasythings)。
无论哪种宗教传统,都必须面对苦难的现实;无论拯救、觉悟或解脱意味着什么,都必须对人类的苦难有所回应;无论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等,假如他们的任何信条可以被当作忽视或容忍人类苦难与地球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