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他回应了全人类期待已久的深切渴望,人类需要并渴望人性的爱、宽恕、真诚相待、彼此接近、安慰及鼓励。因此,他的言行触及到普罗大众感性和人格的最深处,在各大洲、各国、今日男女生活的不同境遇,引起共鸣。
对天主、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祖国……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爱情大家庭里的。从你出生伊始,你就被注定要在一个带有爱情色彩的圈子里生活。
现在,我们还停留在盖教堂、办要理班等注重教会发展的目标上,还没有真正走出自己,以基督为中心去服务人类。只有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边缘人士身上,教会的见证才是强有力的见证。
这位玛利亚宗徒之后修女拟与在孟国的修会姊妹和同工分享,教宗在世时如何多次“凭借艺术体验,融合人类哲学和基督教的视野”,从而与人沟通。
另一方面,纵观两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史,任何一个王朝长则数百年、短则几天都无一例外地逐渐消亡了。惟有基督的教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有20多亿信众的全球性教会。
第一部分属于理论性的,因为在其中,我愿意在我任教宗之初,去看天主之爱的几个根本点,天主对人的爱是以一种奥秘而无偿的方式奉献给人的,同时,我也愿意去看天主的爱与人类之爱的内在关系。
那些纪念碑向人述说了人类的痛苦,述说将人当作对象而不是依照天主肖像造的人的权力的狂妄。那个政权企图压抑犹太民族,把这个民族从世界上抹去,因为这个民族是那位向人说话并救赎了人的天主的见证者。
如果说教会的的确确是天主爱他所创造的人类的表征,则信德的基本行为也应该产生教会的行为,也就是教会必须爱。这就是所谓的爱德(caritas)。
下面是选录第一章内容:吾愿在上准识人类之情耶,人也者乃仅树耳。树之根本在地,而从土受养,其干枝向天而竦。人之根本向乎天,而自天承肓,其干枝垂下。君子之知,知上帝者;君子之学,学上帝者。因以择诲下众也。
基督在贫穷与迫害之下,完成了救赎的工程,教会也奉命走同样的道路,为把救赎的成果贡献给人类。耶稣基督「虽有天主的地位,却舍弃了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