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说的当别人打你右脸,你把左脸转给他,要你的外衣,连内衣也给他那句话,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心中不免叹息道:生活在两千年前的耶稣,到底还是不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吧!
领洗后,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有一个加里肋亚,一个更有实质性的加里肋亚:与耶稣基督相遇的个人经验,基督召叫我跟随祂并参与祂的使命。
这关系到我们需要发现天主对我们的人生计划是什么。但是,最能帮助你那十多岁孩子的方法是用你自己的信仰表现作见证。如果孩子们发现参与弥撒对你的人生很有意义,他们便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始探讨。
我们生活在充满了广泛的不确定性和缺乏有远见的行动的时代。面对新的文化和社会,当前景因天主临在的标记仿佛常常从视线中消失(《奉献生活劝谕》85)而一片黑暗时,我们需要希望。
她生活在一个教外家庭,天主不仅神奇地召叫了她,还赏她种种奇恩,劝化了婆婆,感召了丈夫。如今家庭和亲戚中已有6人领洗,3人慕道,同时引领了更多的人对天主教、对耶稣有了认识、有了好感。
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埋怨她一件衣服穿几十年,平时一碗咸菜吃几天,舍不得稍稍改善一下生活,仍像生活在灾荒年景。
它是指天主用土造人(土),将生气吹进人体内(口),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丿:生)+(辶:走)。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造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2:7)。
渐渐地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一次言谈中得知他们迫切希望生一个儿子,借此我鼓励他们信仰天主,去求圣母得子,次年天主赐孕,就这样我有了稳定的根据地。
我生活在农村,自小上学,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从心里不认同大人的迷信行为,对那么多神神鬼鬼颇为反感。直到有一天,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2012年费济生神父来朝阳办班,母亲听完课回家后说,费神父招收圣经班、门徒班学员,还说做不了的话为福传的兄弟姐妹打杂也行。当时就想尽点微薄之力,甚至想为老师拎个包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