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热罗尼莫具体地指出:必须在穷人身上给基督衣服穿,在饿人身上给基督饭吃,在无家可归者身上给基督居住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上主才说:“非到这一切发生了,这一世代决不会过去。”
这是教宗7月13日主日在冈道尔夫堡的宗座堂区维拉诺瓦的圣多默堂主持弥撒时讲道的主题。福音记载,司祭与肋未人都是“看了看他,便从旁边走过去”,唯有撒玛黎雅人“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
教宗首先指出:「在基督徒之间和在世俗社会内,『法利塞人』一词在许多语言中都意味著『伪君子』或『自以为是的人』。但是对很多犹太人来说,法利塞人建立了犹太经师传统,是他们灵性上的前辈。」
人应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教宗根据《创世纪》中的这段话,展开他的要理讲授。他首先强调: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盟约,象征天主与我们的盟约。
的确,人总是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根源,这是人永不满足的欲望,基督信徒也如此。早在中世纪,前往圣雅各伯墓前,到罗马和耶路撒冷朝圣的信友已络绎不绝。他们上路,是渴望回到信仰的源头。
这些人是叙利亚难民和在约旦接受治疗的病患。教宗向地方当局和教会致谢时,称约旦是好客的约旦,不分男女老幼,为一切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董神父则说:人老了,觉少了,多和天主说说话,心里畅快。老神父敬主爱人,来到村里一有空就去访贫问寒,看望老弱病残,特别是在困难时期,教友们根本拿不出什么给神父,老神父却经常给教友们东西,即便是几个火烧。
当天是阿根廷主保卢汉圣母庆日,因此教宗为他的祖国阿根廷奉献这台弥撒。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表示,圣神在教会内的化工表面上「令人困惑」,但若在祈祷中秉持对话精神予以接纳,圣神总是促进基督徒的「团结合一」。
人是祂的谦卑合作者,默观天主的创造行为,并为此而高兴,耐心等待天主作为的果实。这些果实也可以出自在人看来是微小的和表面上无关紧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