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天人合一”一说。《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主日或瞻礼到圣堂里去参与弥撒,则是最好的祈祷形式。除了固定的经文外,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话语,即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向天主倾诉自己的衷肠。
这位神父解释说:“从脑袋里取出,放到心里,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他也许会有一点想法,如何去适应他的感情,这样他自身就受到了压抑。
在旷野里,他们领受了“十句话”作为通向自由的大道。我们称其为“十诫”,并强调天主借着爱的力量来教育祂的子民去追求自由。那是一个艰困的召叫,它并不立即应验;必须是旅途的一部分,因为要在旅途中逐渐成熟。
等到第二天特里萨修女再次来到大树下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帐篷,坐在里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诉她,“这个棚子是大家帮着盖的,我把朋友都找来上课了。”
窦神父以其深厚而渊博的灵修知识和经验,辅导、陪伴着大家,他以耶稣会祖依拉爵的灵修神操为脉络,五天的讲道中贯穿了六个层次的内容:1、认识、看清人生目的,我是谁?到哪里去?我认识自己吗?
后来他又在沙漠的腹地———达曼拉瑟,造了他隐居的小屋。 小兄弟会的小屋,就像纳匝肋的许多房子一样,就像世界各地在街上随时可见的许多小房子一样。 那时他是否已经放弃了退修生活呢?
天主听见了他们的哀号,就记起了他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立的盟约。天主遂眷顾了以色列子民,特别垂念他们(二23-25)。
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也建议他的会士们与非信友们相处的两种方法:一是尽量宣讲福音;二是以他们活泼而简朴的临在作出见证。
我回到过罗马帝国、巴比伦、挪亚和亚伯拉罕时代,所有你能叫得上名的时代我都到过。这些事实说明,濒临死亡可让生命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