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我们30多位学生在保禄六世大厅,蒙受了教宗接见。我们站立在一起,等候教宗到来。
原来,并不是邻居家的衣服没洗干净,而是他们自家的窗户上蒙了一层灰尘,让视线变得模糊不清。
由此可见,天主第一诫在向人启示关于天主本身的真理之外,同时也启示了关于人本身的真理:人生来是蒙天主召邀:与天主建立和发展相爱关系,以求与天主共融于爱、结合为一,分享天主的永生永福。
应想想你们的灵魂在天上的家乡,请你们拉着我的手,我想领你们到耶稣那里,我们每人都被召成为圣人圣女,圣人不是要能行奇迹的人,而是那内心充满爱的人。而斋戒与祈祷将带给你们力量。
进屋后我说明了来意,并表示对他福传工作的敬意,他很谦逊地说:“是天主的大能召叫了信友,是教友们听命于上主,为主做奉献与见证。”
林慈华神父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两次回应圣召,在牧职路上属于大器晚成。他20岁时曾经加入玛利诺会,但5年后离开,后入读波士顿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除此之外,还有:陨落、弃背、归天;安息、涅磐、跨鹤;牺牲、捐躯、与世长辞;入土、就木……据说关于死亡的委婉辞藻达400多个,这只能说明人怕说“死”字,有回避死亡的恐惧心理。
天主是爱,天主与我们同在,我们要回应天主的召叫,走好每一步,善度每时每刻。那么,不论我们乘坐哪次人生的列车,不论天主让我们在哪站下车,我们都会无怨无悔地跟主走。
他并且解释:交谈的渴望不只是民族间和平共存的策略,更是教会使命本质的部分,一个真正的圣召(29号)。宗教交谈不只是在培养彼此认识和互补的道路;它是教会福传使命的一部分(31号)。
(若15:16)让我们为这个召叫做出回应,正如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所讲:每个信仰耶稣的人,都要成为别人的一束亮光!我们重温耶稣对多默说的那句话,不要做无信的人,却要做个有信的人(若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