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见教宗是2000年在罗马举办的世界青年节,我参加梵蒂冈电台中文现场直播。这一次虽然没有面对面,却是时间最长的,我需要一直密切直接关注和跟随整个过程。
18.若瑟·拉辛格2005年第一次以教宗身份返回德国,参加科隆世界青年节。19.2006年教宗发表第一篇通谕《天主是爱》。
我问他是否休息好了,他给了我肯定的答复,说他很好,说世界青年节为他是个奥秘。他告诉我他从不习惯向许多人说话:我能够逐次注视每个人,同眼前的人直接接触,不习惯接触大批的群众。
我记起教宗方济各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青年节期间讲的几段话:天主若在今天显示出来,祂就是真实的。天主处处都在。这两句话附和依纳爵的格言: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
2013年世界青年节开幕之前,教宗方济各先到了巴西阿帕雷西达圣母圣殿,去呼求圣母的代祷。往后为期一周的世青活动当中,教宗也曾多次以这尊圣母像显现的故事为题,引导我们在万事万物中发现天主、信赖天主。
比如,2003年的非典、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培训、世界青年节的重大活动应该发行特刊。还有,就是普世教会每月都有一个专门的祈祷意向,希望“信德”能够逐月登载出来。
因为花莲那里很偏僻,那时候还没有铁路,交通不便,而且那里的教友97%都是原住民,也很穷,没有人愿意去那里。教宗没办法,就决定找个耶稣会的神父去做主教,就命我去了。
问2:为何以色列人必须彻底摧毁原住民的祭祀遗迹?答:因为这些地方是为“异邦神祇”所设,是偶像崇拜的中心。天主命他们“将他们的名字由那地方完全消除”(12:3),是为防止百姓被引诱去模仿这些异教风俗。
在波兰的阳光下高举起人类自由的旗帜,在梵蒂冈的窗口凝望圣洁的鸽群,在周三接见日拥抱着热泪盈眶的人们,在青年们的舞场上手舞足蹈,在耶路撒冷残存的哭墙前低首忏悔,在记者面前做一个俏皮的怪样,在馨香宁静的私人祈祷室沉思叹息,在马尼拉世界青年节上接受川流不息的致敬
(路1:38)的第34届世界青年节,教会特别强调要注重青年人的信仰,要聆听青年们的声音,引导他们走合乎当代天主旨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