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在1970年以前的《罗马总历》中,他的纪念节日是3月21日。但因为此日和四旬斋期重合,所以1969年罗马总历的修订将他的纪念日移到了7月11日。)
首个见证人埃格莉亚(Egeria)最先在她的著作《旅程》中谈到鞭笞石柱。她讲述了383年在耶路撒冷的圣周五礼仪:“太阳还没升起;告别后,大家登上熙雍山,在鞭笞石柱前祈祷。”
这是继胡振中枢机在1994年之后,首次有在位的香港教区主教访问北京教区。这次访问以寻根与同行的精神,贯穿整个旅程。
有可能在那教难中圣若望带着圣母来到小亚细亚省的名城之一——厄弗所,隐居在附近的丛林之中。若望宗徒到底在那里生活了多少年,今天我们无从得知,但学者们都公认圣若望在那里写了第四部福音,即《若望福音》。
这位好神父走了,他们与教堂也说再见了。且不说这些是否是每个神职人员都该具备的品格。这些教友似乎不明白,我们追随的的到底是天主还是某个人?
同样,无法理解封闭在自己团体围栏中的福音。因此,教会应该走向存在的边缘。
周一早晨,从教堂坐公交车去搭公司的班车,我坐在车后门上来的第一个位置上,人很多,但心里很平静。
重走耶稣的受难之路,在渐变的色彩更替中品味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不失为一次难能可贵的体验。
他一面请德肋撒修女落座,一面对青年们解释,她就要去一个内战中的国家。无须更多说明,人们都明白德肋撒修女将前往的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那里战火正炽。
同时作为一名传教士,他的目的是宣讲天国的奥秘,所以他兴建教堂,传播福音,成为中国天主教的先驱。1610年,他回到了家乡——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