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何光沪教授何光沪先生以宗教研究著称于学界,记者的采访则从何先生最近出版的随笔集《有心无题》谈起——记:您的研究领域是宗教,但在这本书里,却有相当大的篇幅探讨具体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
正如耶稣说的:“你们的光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窦福音5:16)四、小故事:天使手中的果实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安娜的老妇人。
后来,他又随白求恩等深入华北前线,到五台山地区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做出了更多成绩,根据地的报刊对他的有关事迹专门作了报道。
他们以大雄大悲大力之佛教精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团结合作,超荐死难的军民,祈求将临的胜利,祷慰伤乱的安定,捐款捐物,坚持抗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彼此相爱、合一共融是件言之易、行之难的事情,李神父却出色地做到了言行一致。崞阳原有2000多名教友,本堂神父去世后,羊群几乎散尽。李神父知道后屡次来到这里寻找亡羊、传播福音。
为了避免因为劳累而耽误晚上的祈祷,我也给自己规定了一条:要趁着还有精神的时候先做祈祷,不要等到饭饱饮足了再祈祷,怕那时候就没有精力了。我没有看电视的习惯,我想,这也为我节省了许多精力。
必须要学会每天读圣经,每天做点爱德的事。弥撒结束后,我们与神父、教友们依依握别。短暂之行,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我们本就是一家人。我们羡慕这里教友们的福气,有这样一位嘉行懿表的好牧人!
我们主要是在堂区做牧灵的工作,我们的团体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信德及团体的共融精神。我们也协助堂区的弥撒及和好圣事,教友们也体会到我们是以一整个团体,而不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在堂区服务。
青年时代,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为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胜利做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大潮中,他勤奋克勉,吃苦耐劳,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成为铁路战线上的一名尖兵。
圣灰礼仪也提醒教友要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