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说堂区神父偶尔会来送一次圣体。据我所知,大部分堂区没有定期给病人送圣体的安排。做得好的是每月给病人送一次圣体。即便如此,因为堂区病人多,送圣体往往集中在一二天,常常是匆匆来匆匆去。
据进德驻西宁赈灾办公室王金福神父介绍,震后第一批神父和修女到达这里的时候,面对高原35度的昼夜温差、沙尘暴和恶劣的冰雪天气,在近一个星期中,没有被褥、没有电、没有热水、没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只能靠带来的几个面饼和咸菜果腹
欧美国家先不谈,仅就我国来说,与二十多年前宗教开放时相比,圣召已越来越匮乏,使得中国教会的未来让人不无担忧。正因为如此,培养圣召和随从圣召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讯(王惠民)10月28日,河北衡水教区在景县总堂隆重举行2007年传教节庆祝活动,封新卯主教主持,十几位神父参加。
五月五日,在沧州(献县)教区主教坐堂,由李连贵主教主礼,八十多位神父参礼,二百位修女和近千名教友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典。五月六日,王玲玲修女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家乡大王村,参加家庆。
我当时的人生发生很大改变,原先对教会也不认识,但通过“信德”和圣书推动我了解了我们的教会,很让人不满意,有问题时,就问我们的教友和会长。
上初中时,我终于有了一串自己的念珠,那是奶奶用那种晚上能发光的珠子穿的。刚有念珠的时候,我特兴奋,每天最少要念三串玫瑰经。后来随着学业的加重,我每天至少要念一串玫瑰经。
她告诉穷人苦尽甘来,她告诉富人要过神贫的日子,她告诉年轻人心灵中要与天主深切接触,她告诉老年人为主做一点小事也会引人向善,她告诉小朋友要学会简朴,她告诉大人要学会服从,她告诉教友她所做的人人都能做,她告诉神父修女她所走的路人人都能走
那时,姥姥家是神父们偷偷做弥撒的地方,受监视的神父们借机会偷偷跑到姥姥家,拿出祭衣和祭物,准备做弥撒。姥姥就迈着小脚不辞辛苦地去通知街坊邻居来望弥撒。
邢家教堂已是一座百年老堂,文革中把堂中间的二层扒掉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友自发地在教堂南头接了钟楼,因钟楼过重,把教堂大门压得变了形,成了危房,为保证教友安全,神父和教友们一致决定改造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