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教义部部长威廉‧若瑟‧莱瓦达枢机主教,在该部秘书长阿玛托总主教的陪同下,于十二月十四日在圣座新闻室主持记者招待会,介绍教宗本笃十六世所批准的、由教义部在当天公布的《有关传播福音某些问题的教义性通告
原先残缺不全或模棱两可的,现在渐渐明朗起来:“于是从梅瑟和众先知开始,(复活的基督)将整部圣经中论及他所说的一切为他们一一讲解……他开启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明白圣经”(路24:27,45)。
吹起号角赞美他,弹琴奏瑟赞美他,击鼓歌舞赞美他,抚弦吹箫赞美他,敲响铙钹赞美他,以铿锵的铙钹声赞美他!愿一切有生命的都来赞美上主,阿来路亚!
他们之间窃窃私语说:“他不是耶稣,若瑟的儿子吗?我们不是认识他父亲和母亲的啊?那么他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若6:42))”他们这样在窃窃私语。我们留意他们说的那些话。
教宗提到事件中的主角:匝加利亚和依撒伯尔,尤其是玛利亚和若瑟,他们焦急地期待天主的重大承诺和这一降生的奥迹。对奥迹的期待也牵动了第三千年代有信仰的人。
例如我们想到梅瑟被称为天主的仆人(参阅户12:7),还有玛利亚说自己是:“请看,上主的婢女”(路1:38)。那么,仆人的醒悟不是由于害怕,而是渴望,在等待去与来临的、他们的主会晤。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选自《宗徒大事录》,宗徒们於公元49年召开耶路撒冷会议,决定了皈依基督的外邦人不必按照梅瑟法律的要求行割损礼(宗十五22-31)。
(道玉修士,圣名若瑟,满头白发平易近人教友尊呼“伯翁”。)笔者因着家父与两先生的渊源,有幸亲聆教诲得益良多。每思于此惭愧之至。今不胜浅陋改编两则以期抛砖引玉,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心灵、爱与服务的共同语言在放下预先准备好的讲稿后,教宗方济各微笑着邀请青年们在分裂与和睦之间做出选择,并提到梅瑟后裔在建造巴贝耳塔时的行为。青年们齐声选择了“和睦”。
(罗12:5)。每个肢体都应共同参与活动,各尽其职,使这一身体结构紧凑,不断增长。教会的使命是传播天国的福音,使人类接受天主的救恩,成为天主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