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讲话中指出:“圣伯多禄圣保禄宗徒瞻礼首先是庆祝教会的至公性,圣神降临时的标记终于化成了现实。
练习者有的不知道天主教是怎么回事,有的没有见过信天主的人,有的甚至反对教会的人,但看到我这个天主教信徒,尽力耐心不收分文地教大家打太极拳,在眼下处处讲钞票的现实社会里,显得分外纯朴真爱,大家对我们教会有了些好感
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极其真实的,它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冷漠而孤绝的现实关系。
我愿意特别举出他在一九九五年颁布的《生命的福音》通谕,这道通谕实在是教会对这个极为现实和重要的问题的训导的真正里程碑。
也许有人相信科学必将能解决一切谜团,但现实的科学毕竟还不能解释一切。迷信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迷信的人很少认为自己在迷信着,而认为自己在相信。
在这场选择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是谁,不知我们要往何处去,就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那么我们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权势中,毫不犹豫地做出出卖“长子的名分”的选择。
一旦新鲜期过后,这些表面化的内容便成了烦恼的根源,两人的心灵空间里没有任何的交汇点,现实的生活自然便成为了冲突的导火索,一触即发。
教宗说,语言可以建设桥梁,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应该藉着语言走出谴责与报复的恶性循环。教宗希望政治和外交的语言也能受到慈悲的启发。
这些令人悲痛的现实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们自己,常使我们感到无能为力,陷入心硬的诱惑,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上。然而,天主‘绝不冷漠无情’,祂永远不会转面不顾人类的苦难。
教宗解释道:每个生命都会有个终点,这是人们最不喜欢谈论的话题,一直避而不谈,但是死亡是每天得面对的现实。思考生命的最後一程,生命就会获得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