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也对“令人惊叹的国家体育场建筑群”表示欣赏,强调如同世界上留下“积极标记”的任何一座建筑物那样,“让这些壮观建筑物能够建起的”,不是金钱、不是技术,也不是工程,尽管它“是非常有用的途径”,而是爱。
她是“新约的约柜”,是“教会之母”,她生下救世主耶稣并始终与教会并肩作战。她的升天预示所有信徒将来在基督内的复活与升天。灵修启发:玛利亚信赖到底,忍受属灵的“产痛”,而最终进入永福。
信德的训练是终生的:惩戒是“成义工程”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断在日常十字架中接受“灵魂的雕刻”。
幸神父说,圣母像选址在埔里,源自去年五月台中教区教友们至菲律宾协助赈灾及风灾重建,加上埔里是台湾的地理中心、经历过九二一震灾重建的历程,葡萄牙教会认为设在埔里「救世意义非凡,同意分灵」,在埔里天主堂设立圣母亭
他讲到:耶稣通过三年的传教生活(宣讲、显奇迹),使他在当时群众的心目中成为先知、救世者、领袖、英雄等等!
说完,他就毫不犹豫跳了下去,小船立时停止了打转,并开始上浮,船上的人眼看着这个不知名的人被洪水吞没,都失声哭了起来……这位无名英雄的牺牲精神与耶稣的救世情结何其相似,难道不能算作成功
张老师说:我就是想让圣诞节过得更喜庆,能吸引更多的教外人到教堂来,了解天主降生救世的福音。他的一席话把老伴也感染了。
梵二文献中指出,教友们应协助教会的福音工作,他们以见证及生活及活工具的资格参与教会的救世使命。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
(玛27:46),这动摇的、不确定的立场在卡赞扎斯基的小说《耶稣最后的诱惑》中反映得更加鲜明和突出——是背弃救世的重任苟活,还是直面死亡,让灵魂回归天国?
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一是《丰乳肥臀》的故事叙述模式暗合了从原罪走向救赎的《圣经》之内在结构;二是作家塑造的伟大母亲形象蕴含了基督教之平等博爱、牺牲救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