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10:14-15)所以,先该有福音的宣讲,信德和皈依,礼仪才能在信友生活中结出果实。而教会就担当着这重要的职务,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可是这就是团体生活,简单却也不容易,他如是说。新朋友来自埃及东正教的Wagdi给我看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圣家逃到埃及时曾居住一晚的地方,现已建起圣堂。2008-8-2星期六晴首七,一早去望弥撒。
换言之,教宗希望全球逾四十万名神父度独身和严谨正直的生活,亦希望主教确保他们做到这点,否则便应免除他们的铎职。
普世的传教事业,应成为教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永远存在的内容。象保禄宗徒一样,宣讲福音也应该是我们不能拖延的首要任务”。
圣言是生活的、有效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希4:12)他能建设人,并能赐予永生的产业。
可是有许多有铎职的人,他们找不到‘内心’,因为他们的脑袋黏固了……”他又接着说:“所谓的‘心’,一般是指默观的感觉,并不仅指一个人的生活行为。”
春天我住了一个多月医院,身体不见好转,夏天我的爱人也患了脑中风,她比我更严重,出现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我只得以病弱之躯服侍她。在极度的忧愁苦闷中,我对天主怀疑、抱怨:为什么我的人生会有这么多的磨难?
然而,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生活与信仰的经验显示出,那些爱天主和被天主所爱的人并没有摆脱苦楚和死亡。既然如此,基督徒所谓的“现实的”希望又有什么用?它的“确定性”又在于什么?
“聆听玛窦福音中派遣宗徒们传教一段时,他感到自己蒙召度神贫生活、献身宣讲福音的事业。于是,多名同伴追随了他。1209年,他前往罗马向教宗依诺增爵三世呈递一份新的基督信仰生活计划”。
就连词典和一些权威的解释,也有相当大的出入:有的说,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环境和生活;有的说,幸福就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长久喜悦,且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有的说,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