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曾荫权第一次走进穆老师的办公室,看到老师躬身肃立在十字苦架前是那么虔诚地祈祷时非常吃惊,而穆老师未征得他的同意就把他带到天主教堂并让他信天主教的事却让他有些不满。
以至于今天,我们中许多神父都只是重视牧灵工作,哪怕自己管理的教友只有几十位,甚至更少!这也是我们圣堂里的教友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
《信经》中“我信其唯一子,耶稣基督我等主,我信其因圣神降孕,生于玛利亚之童身。”玛利亚的重要地位是她和基督的关系,以及她在天主救赎工程中的自由答复和积极地参与。
“信德”的创办人张神父以及曾经和现在“信德”服务的弟兄姊妹,为了编织“信德”的金色梦幻,在自己的额前留下了道道痕迹;我们的老前辈,唐山教区的刘主教也为“信德”的美好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天主教史上成年修道的就只出过吴历、刘蕴德、万其渊、陆征祥四位神父和徐诚斌主教等不多的几位,前四位还都是半路出家的。
教会的圣德全赖与基督的契合,并视乎信友对心中运作的恩宠奥秘的开放。为此,我诚心邀请全体信友,致力与天主子民的导师和牧者基督密切契合,并效法玛利亚把天主的奥秘默存心中,反复思念(参看路2:19)。
我曾指出初期信友团体的原始核心成员的形成,是始于几个加里肋亚的渔夫与耶稣相遇,被他的目光和说话所吸引,接受了他那迫切的邀请: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
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反正结果一样,我就最后进葡萄园好了反正十字架上的罪犯也被赦免了,我就到临死前再信主好了。这个比喻要强调的是家主的主权,而不是工人的选择。
有一次我们村的天主教友给我说:“你信仰天主吧,信天主心情会好的,天主会照顾你的,慢慢的病痛也会少了,也会好了。”我那个时候就给天主讲条件:“如果信天主可以治好我脉管炎的病,我就相信。”
驳斥亚略异端,确定了教会的基本信条,史称《尼西亚信经》。公元431年,天主教会又在厄弗所召开大公会议。以圣济利禄为首的神学家们,批驳聂斯多略异端。聂斯多略,生于叙利亚,原是安提约基雅城隐修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