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路易神父生前赠给教友的圣书范神父的老同学、集宁教区德高望重的刘世功主教对范神父的传教精神赞不绝口,多次说过:范神父1950年晋铎时正赶上教会遇到困难的时候。
真谓骇俗震世,石破天惊!上帝将这盏明灯放在了桌子上,照亮世人,也照亮了未来的历史长河,自然也获得了神的奇宠异爱。那位老者最后对魏颗说:“将军将世世显荣,子孙贵为王侯。无忘吾言。”
如汤若望做了满清顺治皇帝的玛法(爷爷)和通玄教师而得以“光宗耀祖”,清朝钦天监监正南怀仁则成了康熙皇帝的近臣,三朝宫廷画师郎世宁修士备受宫廷上下的尊重。
2024年11月30日,时年66岁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绥远)教区的郝世忠(若望)神父(1958——2024)因高血压引发脑干出血去世,2002年晋铎。
15岁时跟着他哥哥韩云到江南昆山,太仓等地游历,与当地的名人傅东渤、文太青两先生结为知交,黄道周、马世奇等著名人士也对他很推崇。韩霖由是而驰名江东。他喜藏书籍,又有济世报国之志。
对于他们师傅耶稣那种未来性的描述:“打击牧人而羊群四散”,注解为为羊群舍生,应验了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话:“他们拿了三十块银钱,即以色列子民为被卖的人所固定的价钱,用这钱买了陶工的那块田,如上主所吩咐我的
当时杨道公借住在俞晓芳家,他被抓去批斗的情形,给俞晓芳的弟弟俞世芳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群红卫兵冲进我家,揪着杨老师的头发就往外面拖,然后把推到一个高台上,给他戴上帽子,按着他的头,杨老师却将自己的头高高仰起
其实国人对尼采、弗洛伊德之类,理解也有偏差,因而有弗洛伊德热尼采热,热衷于性和自我。这也许是造成现在信仰荒芜的一个小插曲。
对教宗方济各而言,需要强调在献身生活中,什么是制度性的,不要把制度与使徒工作相混淆。前者若继续,后者就会减弱。教宗继续说道:神恩继续存在,是强大的;而使徒工作在逐渐消失。制度与使徒工作有时混淆不清。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所以才有这样的“不确定”性的感慨:“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别了袜和鞋。三魂七魄随梦转,未知天明来不来?”(雪峰禅师语)这正是人生“无常”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