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的信仰使她在任何境遇中都信赖天主,也鼓励我们这样做。
传统定义说「神学是信仰的科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个定义可能吗?难道不矛盾?科学和信仰不冲突吗?当信仰成为科学时,就不再是信仰了吧?而且当科学适用于信仰时,也就不再是科学了吧?
教会中信徒活跃团体的合作,几乎相当于蜜蜂的劳动。他们建造了光的团体。我们可以将蜡烛看作是对我们和对我们在教会团体中共融的呼唤,只有当基督的光照耀全世界时,教会团体中才能有共融。
我就赶紧解释:我可能要在团体过年,但还不确定。到时我再给修女联系吧。修女赶紧掏出笔递给我:先记上我的手机号,到时跟我联系。能过来,就过来吧!这里的确很缺人人手。我就含糊的答应说:到时我们再联系。
在团体或家庭,这是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另外一种暴力,是用正义的面貌出现的,表现的主要形式为指责、批评、抱怨、不满。
我要寻找我的羊,亲自喂养我的羊,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我要引导;受伤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疗养…(则卅四11-16),若望福音中这个「牧人与羊」比喻,也是在这个传统背景之下,讲述耶稣基督和若望团体
最后,若望福音的作者在特殊的信仰与神学领悟下,按其需要将这首「圣言诗歌」加以改编而置入福音的序言中。这首诗歌显示两个核心重点,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整部福音:「基督是天主的启示者」和「二元论」。
岁末的钟声即将响起,新的礼仪年度已经开始,在这教会禧年来临之际,我怀着对你们火热的爱情,在此执笔写下这篇牧函,借以表达对你们在信仰内恒久地挂念。
尤其十年前回大陆探亲,见到母亲那种虔诚的信仰后,更使我感觉信仰是理性的产物这句话,其中可能有问题。母亲是一位标准的文盲,她从来没有进过学校,更没有时间去学习信仰的道理。
黄神父除了带领整个课程活动之外,还给教友们讲解了《健全的信仰》一书的第一部分。该书以天主教观点,带领我们了解和分享我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