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淖马小乐团的建设 看教会大福传的发展
2008-04-08 13:16:24 作者:张光尧 来源:信德网
淖马是太原长途汽车东客站边的一个小村子,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步伐,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本堂雷晋神父为教会开展福传工作和村民“构建和谐社会小康村”建设需要,不失时机于去年四月组建了一支管乐队。由于指导思想正确,管理方法科学加之雷神父精心组织安排,乐队得到了各方面,特别是广大教友的踊跃支持,仅用一年就取得了别的堂口乐队数年才能达到的演奏水平和应取得的荣誉。为我们农村教会福传小团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加强教会自身建设取得了宝贵经验。
山西天主教各教区得益于华夏文明三晋文化,各堂口历年来都先后有过民族乐队、锣鼓队、管乐队。多年来为教会圣事礼仪和教内外群众婚丧大事和社会节日庆典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但也不可否认的是近20年来,由于未能与时代同步发展,相当多的被淘汰。太原主教座堂“百年庆典”的“圣咏、民乐、军乐、锣鼓大赛活动”,参赛堂口城乡分布比例统计数据便很有代表性。在时代大潮冲刷下能够坚持下来的基本处于三种状态:
1、传统固守性:
这类乐队一般不参加社会活动,范围仅限于教会,只演奏弥撒本上教会传统曲子,乐器大都由堂里购买,收入上交。城市堂口乐队自我封闭在“正规、正宗、正统”的象牙塔里陶醉、沉睡,成了少数人欣赏的“精品”过分强调“严肃、高雅”,大曲子吹不了、小曲子不愿吹,对于“原汁原味”的追求固然精神可嘉,但苦于条件的制约、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加上市场经济给教会乐队传统管理模式强烈的冲击,这类乐队离客观现实距离正在拉大,离多数普通教友越来越远。队员年龄偏大,发展新队员越来越困难。农村堂口乐队几十年一贯制,强调“圣教会不许乱改”,乐队陷入“办丧事专业户”的怪圈子恶性循环。这类乐队目前还较为稳定,能照常活动,但多数乐队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少数人思考焦急,多数人安于现状。强调“想当年奉献”的多,面对教友生活工作节奏快、负担重、压力大的现实,乐队管理如何适应时代的少。在表面“正常”的底下虽然危机四伏,但还能过的去。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步步逼近,教友和社会群众思想日趋活跃、兴趣爱好和宗教信仰广泛多种,在商品市场经济和流行音乐、电声乐队双重打压下,这类教会乐队阵地越守越小、队员越来越少,正加速两极分化。
2、瘫痪维持型:
时代变革、社会发展使我们教会不再有“世外桃源”。农民工进城、为解决孩子上学举家搬迁出村、山区教会“退耕还林”成了“空壳教会”,神父好长时间才能来送弥撒,还得带上辅祭人员和方便面。留在村里的老人守着仓库里卖不敢卖、吹没人吹的乐器熟视无睹,“它生它的锈、我念我的经”。城市教会乐队面对失业下岗、子女上学、买房、看病、养老、人员流动和领导人员的陈旧管理等原因,很难坚持正常排练,有的地方过四大瞻礼人都齐不了。
3、松散联合型:
“穷则思变”,要生存、要发展。教会管理要与时俱进的理念使一部分早年给社会“庆典公司、鲜花礼品店、照相摄影馆”打工的教会乐队成员自立门户,申领了营业执照、演出许可证、承揽业务后就近就廉组织演出队伍。有业务往来的堂口乐队分管会长成了“文化经纪人”,他们有名片、有通讯交通工具,根据教会和社会需要合理调配,统一安排,完全能做到两者皆顾。有的教会把“举办西式婚庆一条龙”服务的经办权承包给这些公司,集中精力举办“婚前培训班”让双方主要是暂无宗教信仰的青年了解基督徒应知应会。教会乐队按劳取酬,教会按合同提成。这种“社会化”的教会乐队发展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它极大的拓展了乐队的活动空间。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队员们自觉学习、提高演奏水平。历史发展规律逼迫神父、会长们冷静考虑乐队的出路。这种利大于弊的结果既使乐队在教会领导下政令畅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又保证乐队在资金、人力方面源源不断、后继有人。尽管出于承揽业务渠道不同造成有时同工不同酬或其它新矛盾、新问题,但是随着发展趋势的潮流,这类发展中的问题终究会被大家接纳、认可,解决了的。各地教会发展不一,主客观条件千差万别,但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相同的力量源泉——荣主益人,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天主教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使我们遇到了更多的像教会乐队如何生存发展的比这更大、更重要、更迫切的新问题。发展事实证明我们是有能力解决了的。近年来在太原和晋中产煤大市县元宵节民间文艺活动中,受雇于当地文化局或煤矿老板的军乐队百分之百是基督宗教的乐队。他们不分天主教、基督教;也不管地上教、地下教,服装一样、曲目一样,通过当地电视现场直播和新闻报道“广传福音、荣主益人”给观众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这种体制影响带动下,一些堂口在乐队瘫痪多年后终于又听到号声了。
在详细了解分析了这些情况并认真吸取了其经验教训后,雷神父提出了淖马天主教会乐队发展思路:立足教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发展教会。在思想上从较高层次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积极探索淖马教会与建设小康新农村相适应的新途径。让队员们知道不是简单地吹吹号玩高兴,而是一个教友“做光、做盐”,在新形式下福传的需要,是通过“乐队”这个活动载体把“爱国爱教”、“构建和谐”落实到实处,是一个好教友、好村民建设“和谐淖马”的具体行动。促进和谐,人人有责,社会和谐,人人共享。思想清、任务明、干劲冲,一时间全村练号声此起彼伏超过了麻将声,大队部楼下成了村民消夏晚会广场。家庭妇女忙家务、司机出车听的是乐曲录音、种菜喂猪的手练起了指法……。雷神父为了给教友节约每一分钱,在天津小韩村袁神父的帮助下,忍着病痛两上廊坊乐器厂,一件一件的挑选、一元一元地砍价,为了让老师吃好、住好、教好,专程到茶城选购茶叶。为了保证乐队健康持续发展,雷神父又从规章管理上做了操作性强、兄弟堂口可供参考的方案:
1、信仰上的差别,不等于政治上的对立。出于“构建和谐淖马是全体村民的福祉,也是教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认识,乐队确定在队员来源上不分是否信仰天主教,所有村民都欢迎参加。这样既给教会内外彼此了解沟通扩展了渠道,又充分保证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中年家庭妇女为主,欢迎中小学生和附近打工人员参加,既做到骨干主力队员稳定出勤率高,又给大家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也给学生以一技之长为考取艺术院校增加了机会。
2、考虑到教会乐队走向“社会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为从根本上解决乐器所有权带来的维修、转让等问题,乐器在科学配置、统一规划前提下全额个人购买,资金不足的个人打条教会暂借。演出服装、聘请老师等开支教会承担,作到“扶上马送一程”。在教会“庆典公司”成立以前的时间内,乐队收入和教会独立两本账,每次外出做好考勤记录,收入不以现金发给个人,但以出勤为主要因素统一使用,取之于乐队、用之于乐队。(今年单独组织乐队到外地朝圣、学习演出,按平时考勤分挡次补贴到人,不足部分个人补齐。)
3、在乐曲内容上除传统曲目外,还引进了近年来基督新教像“迦南歌声”的曲子,为满足教内外不同群体、不同场合、不同时机需求,也学习了社会上大量健康、向上的军乐曲及流行歌曲,达到小乐队、大福传,小乐曲、大共鸣。
4、从制度上规定”两必须”:①每个主日乐队必须演奏,以保证有足够的实战演练机会.②本村教友红白大事在同等条件下必须并优先、优惠使用本村乐队,使有限资金这块好钢用在扶持教会乐队的刀刃上。在今年元霄节活动中,淖马教会乐队一鸣惊人,一步登天。发展之快,成绩之大令周边邻村和附近企事业单位刮目相看,村民们包括一些干部踊跃报名参加,村领导一次拨款万余元表示对淖马教会对村委工作的支持的感谢。双方着手考虑明年闹元宵如何更好的突出打出天主教乐队的王牌。由于村委和教会联手共建,教会乐队在众多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连中四元:第一次亮相就代表村出乡镇、上县区、到市委,一直演到省政府梅山会议厅。在“政府搭台,教会唱戏”中,我们再次感到做为一名基督徒“我传福音,我有福”的自豪感,村干部也会从“有为”变“有位”。淖马教会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全村“构建和谐”工作重要的别的力量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福传团体大有了用武之地福传工作大有了文章可做。淖马教会也必然获得社会各界和全村干部群众的接纳、认同和大力支持。一个农村教堂尚可如此,我们千千万万个教会团体又将怎样?新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挑战和舞台,让我们认真思考福传工作新的办法、内容和目标。象淖马教会一样审时度势,找准教会工作融入社会的切入点,不失时机,抓住契机,趁势而上,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