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门见山写道:「《爱的喜乐》宗座劝谕的出版引发了神学家、哲学家、牧者和平信徒的不同反应与讨论。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这份文件是否符合教会在道德与圣事方面一脉相承的教导,或者它构成一块裂痕?」
文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律和“爱人如己”信条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也是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必要基础。
自左至右:王和平,宗学宁,林慈华、申合修,任占军(1993)四、与中国的缘分林慈华神父和中国的缘分始于与一个中国教会代表团的相遇。
基督徒需以具体行动对抗不公,如维护生命权、倡导和平,使哥耳哥达的救恩光照现实中的“髑髅地”。
缅甸和泰国神父阳刚威武的将军舞,马来西亚修女华丽的宗教舞,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亚洲的人民是何等的充满智慧,热爱生命,他们透过自己的舞蹈、歌唱,乃至服装,向世界传达自己感恩大地,敬畏上天,追求和平的声音
尤其在经历法国大革命以后,修道院选址的第一标准是和平安宁之地。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300年稳定的满清统治,有的是人迹稀少的深山老林。似乎完全有可能为一小群默默修行的人,找到一片永远避开战乱的安静所在。
,而那时的战马是军事力量的象征(相当于今天的坦克);但以色列真正的国王不愿骑着高头大马,因为他不愿与世界的势力相提并论,更不愿运用它们;他骑着一头毛驴,因为毛驴是一种贫穷的、没有军事价值的动物,象征着和平
小心激进民族主义的抬头陈才俊:人类文明的重构显然不是某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的事,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全球化必然引发文明对话。章开沅:是的,区域整合、全球合作已成为无可阻挡的总趋势。
博爱之谓仁救世精神无愧基督,威武不能屈毕生事业尽瘁中华,这是他逝世后国民政府颁赐给他的挽联。死而不已的雷鸣远神父雷鸣远神父说:我是死而不已,我死后还要为中国的复兴祈祷。
梵二会议要求修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自我更新:在任何地方,特别是传教区,生活、祈祷及工作方式都当符合会士的现代生理与心理的条件,并在各地,尤其在传教区,应依照每个修会的性质和要求,适应传教事业的需要,文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