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疫情当头,包括宗教信仰在内,人人都透过媒体、透过传播工具沟通,连这台弥撒也不例外。我们大家彼此交流,无法团聚一堂,却在精神上同在。参礼的子民虽然稀少,却有广大的子民心灵相聚,身体远离。
当然我们不能走回头路,不走回头路意味著我们有其它的道路可走。关于他的想法若不被政治高层人士和决策者接受的话,这位诺贝尔奖和平奖得主如此解释说:“如果公众舆论变得强大,我认为它就不能被忽略。
因为要实施封锁,最贫困的人不能去工作。人们不工作,其后果就是他们的三餐没有著落。为此,教会所能做的,就是向他们分发大米、食用油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另外,教会努力关怀失去亲人的家庭。
《圣经》坦白地道出疾病、不正义、朋友的背弃或仇人的威胁这些人类处境。在这看似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呼号、祈祷‘主啊,救我!’祈祷在黑暗的深处打开希望的曙光。”
有人或许会说:「不,我只想当个学者,不想做牧人。」教宗表示:「那你最好申请撤销圣职身份。这样会对你比较好,然后你去做个学者。但如果你是个司铎,就要做牧人。
人类看高不看低,被华而不实的外表所迷惑。相反地,天主看人的内心,一如祂对玛利亚所做的那样。「今天,仰望着升天的圣母玛利亚,我们可以说,卑微是通往天国的道路。
2019年的世界主教会议“不抱偏见”的聆听、“开诚布公”地发言,以及与教会、社会和其它基督信仰教会对话。
教宗解释说,“我们不可忘记这一点:不能将信仰简化为过甜蜜生活的糖块。耶稣是反对的记号。祂来是将光明带到有黑暗的地方,让黑暗暴露出来并迫使它屈服。因此,黑暗总是同祂作对”。
“使他人和我们自己获得自由的,唯独是那由爱来引领的自由,它懂得聆听却不强令,懂得去爱却不逼迫,建设而不摧毁,不为自己的便利而利用他人,善待他们而不谋求自己的益处。
这对于人类的期盼是一个惊喜,也是值得领会的一个美好讯息,因为上主看重微小和卑微的事物,要求我们内心贫穷,不骄傲,“一如荒野是贫瘠的那样”。洗者若翰在荒野中准备基督的来临,宣讲悔改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