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到约旦的朝圣之旅为我们提供良好机会,深入了解圣地的基督信徒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为福音作证: 要了解基督信徒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信仰见证,首先需要知道他们在那里担任的文化角色。
教宗在讲道中强调:教会在朝拜天主及服务近人时,不会陷入黑夜。(梵蒂冈新闻网)临近和醒寤:这是将临期的两大关键词。
当时,人们用蜡板写字;回到今日现实,可以说,玛利亚将自己当作一张白纸奉献出来,上主在这张白纸上能随意书写。
但教宗在两次会见中均明确指出了人类大家庭的合一,以及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与和平的世界”的努力。两次会谈其间,教宗踏着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足迹专程在耶路撒冷西墙,即著名的哭墙下祈祷。
在第一集里他从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开始,直至讲到他在大伯尔山上显圣容;这一集教宗则对基督的苦难、死亡和复活作了深入反思。
从纳匝肋圣家的例子,学习在家庭祈祷,可使「儿童从幼年,通过教学和家长的典范,学习感知天主的意识,活在天主临在的氛围中。一份真正的基督徒教育,不能放弃祈祷的经验。
在智慧文学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圣乐的光荣。
(梵蒂冈新闻网)在喜乐和悲惨的时刻、在磨练试探中、在死亡临近时,「让我们像约伯那样复诵说:『我确实知道为我伸冤者还活着,我仍要看见天主。』」
他们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盼望看到“上主,默西亚”。教宗方济各3月30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如此表示。
“事实上,我们在祈祷时能陷入这样的危险,即不是我们在服事天主,而是要求天主来服事我们。于是我们的祈祷总是在提出请求,希望依照我们的打算来引导事件,除了我们的愿望,不接纳其它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