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茨冠就是我们的罪编成的。受难前夕耶稣在山园中向天父祈祷时,他痛苦得汗血并流,因为凭他的天主性,早就预见到他要受的忧苦,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而且要直到世界末日。
慈母教会如此钦定,也正是要我们在孝爱生身之母之前,先该孝爱我们的灵魂之母,救世之母,只有她才能助佑我们避罪修德弃恶向善,而世上的母亲只能供给我们肉身所需,至于神魂所需及超性恩宠则爱莫能助、无能为力,除了托赖天上慈母
他有时不被人理解,被指控偏向于关注社会问题而非超性的幅度。绝非如此!教宗的呼吁具有深厚的灵修和末世论的根基:他关心的是最终审判。教宗屡次指出,上主的慈悲没有止境,若我们不予以接纳,就是拒绝天主的爱。
耶稣是真天主真人,他建立了七件圣事,用我们人类看得见的有形物品与行动,如洗洁、傅油、掰饼……作为天主圣化人类以及人类感恩的标记,借着这些标记带给我们天主的超性生命,就是天主的圣宠。
四、反省忏悔如果教友自觉有罪,想办告解(领和好圣事),可以先省察自己的罪,然后带着要尽快办告解的意愿发上等痛悔,也可获得罪赦。
他请求梅瑟宽赦他的罪,恳求除去灾祸(出10:16-17);但灾祸一除,他又心硬,不肯释放以色列人(出10:20)。这显示出他的悔改是出于恐惧,不是真诚的信仰顺服。
神父以驳斥理论无神论的开始证明天主的存在,其间论及了耶稣基督的天主性和耶稣基督与天主圣三的关系。立足以上主题,进一步展开讲论耶稣基督是子、基督在世宣讲父、天主圣神以及天主圣三。
负责诺瓦利切斯教区家庭生活牧职的塔比奥斯向参加活动的青少年阐释了性的神圣性,以及性行为所伴随的责任,包括养育孩子和供养家庭的责任,并教导他们度贞洁的生活。
这个普世性的“我们”首先应在教会内成为现实,教会蒙召在差异中建立共融。
当对永恒事物的热切思想不再是经常性和扣人心弦的时候;5.当在教会内的事奉失去了它的喜乐的时候;6.当直截了当的属灵交谈让你难为情的时候;7.当运动、休闲和娱乐成为你生活中一个很大、必需的组成部分的时候;8.当身体和思想的罪可以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