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礼以分享、游戏、音乐、感恩祭等形式进行,同时邀请不同身份的信徒作见证,如父母、退休人士、时装设计师等,分享他们如何在生活上成为传教士。
关于传教士对抗日战争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与会者认为,从包括传教士在内的中国天主教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到传教士这一群体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作用、影响,比如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慈善救援、医疗卫生
前者是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生于1552年,于1583年从澳门进入广东肇庆,后于1598年来到北京,1610年去世后蒙万历皇帝特准葬于北京滕公栅栏;利玛窦神父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科学、数学、天文学
暨南大学夏泉教授发表于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季卷上的论文:《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获论文类一等奖(哲学文化类)。
信德网讯近期,一位传教士的逝世牵动了海内外众多华人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的心。大家在深感悲痛和惋惜的同时,纷纷为这位可敬的传教士举祭祈祷。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堂教堂院落当地藏族天主教徒在参与弥撒盐井天主教堂位于西藏芒康县上盐井,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1865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建。
1925年,里修的德肋撒在祭台前受到了举扬,同一年被宣布为“传教的主保”,她生前曾说:“我愿意做个传教士,但不是只做几年,我所愿意的是从开天辟地直到世界终穷。”
教宗本笃十六世二月八日星期三上午,先后分别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和保禄六世大厅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向他们讲解要理,内容是圣咏第一百四十四篇后半段的奥义,而且特别向他们谈到本(二)月五日在土耳其遇害的意大利传教士安德肋
此后,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雷鸣远等一批批、一代代外籍传教士相继入华,随着一座座教堂、医院、会院的相继落成,福音的种子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耶稣会的传教士中有不少人是著名的学者,桑志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桑志华,本名黎桑,法国人。他于1914年来华,1938年回国,1952年在法国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