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在其洞开的圣心之图像下,所表现的无限慈爱,以及所赐下的丰富恩宠,期待我们了解基督之大爱后,能以爱报爱,是最好的补赎方式。圣经采用「心」来指称人整个内在生命的中心。
那是喜乐、安宁及和平之泉。我们的救恩依靠这奥迹。慈悲一词,揭示至圣天主圣三的莫大奥迹。慈悲,是天主到来与我们相偕的终极和至高行动。
那是喜乐、安宁及和平之泉。我们的救恩依靠这奥迹。慈悲一词,揭示至圣天主圣三的莫大奥迹。慈悲,是天主到来与我们相偕的终极和至高行动。
在“人权之外”一文中,阿甘本写道:为解决耶路撒冷问题而必须考虑的选择之一是,这个城市同时而没有任何地域分隔地变成了两个不同国家的首都。
从美国到中国,从英格丽·褒曼转换到这个艾伟德,再聚焦山西之阳城,真是超越时空的转换啊。这种文化反差让我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从文化的视觉看,我隐约觉得里面一定埋藏着令人心动的东西。
耀汉小兄弟会奉洗者若翰为主保,以效法耶稣基督前驱的刚毅奋勇的拓荒精神,并以强者得之(玛11:12)为修会的标志。若翰改为耀汉,以示光耀中华之意。
《启示宪章》又强调: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特别在圣道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圣言的宴席,取用生命之粮,而供给信友们(启示21)。
那晚三次想要拯救我——好姐妹打电话要过来找我玩,我拒绝了;主内的弟兄邀我一起去参加望复活的礼仪,我推脱了;而最后,他莫名其妙地突然全身发软,躺在床上没有一点动弹的力气,而我,竟然主动与之发生了关系
德肋撒也认为自己就是小灵魂之—:我是一个小灵魂,我只能奉献渺小的事给我主。1893年,德肋撒被任命为初学导师的辅导员。事实上,她负有初学导师的全部责任。所缺的,就是初学导师的名义而已。
四十年前,梵二大公会议结束时颁布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就说,人类「除非以新的精神朝向和平的真理迈进,为全球人类建设一个真正适合人性尊严的世界之伟大工程,决不可能完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