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宗徒在他的训诲中也很强调喜乐这个主题,他在得撒洛尼前书5:16-18中说:应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稣内对你们所有的旨意。
上周三我们看了圣保禄在《得撒洛尼前书》中以那句令人欣慰的话我们将永远与主同在,勉励我们坚定地保持复活的希望(参阅:四17;五4-11)。
敬礼圣像是圣教会自古以来就有的悠久传统,虽然在历史中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不过,教会仍然坚持了这一传统,在尼西亚第二届大公会议中特别给予了强调及肯定。
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有人问古希腊的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其实,我们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吗?
保禄的十四封书信中,按时间排列如下:公元51-58年,即在被囚之前,计有得撒洛尼前后两书、格林多前后两书、迦拉达书以及罗马书;在罗马被囚期间(61-63年)写的,则有费肋孟书、哥罗森书、厄弗所书以及斐理伯书
下午四点罗马阴雨,教宗乘着以透明玻璃为顶和为边的大型白色礼车来到西班牙广场,受到无数罗马市民的夹道欢迎,罗马教区代理主教瓦利尼枢机和罗马市长阿雷玛诺代表全体市民在场迎接教宗。
在此,罗费里尼在《宽恕就是爱》中向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你一旦看清了自己的真相,便会明白,没有人能剥夺你的爱,爱永远与你在一起。
比方说:坚持到令人不胜其扰的寡妇、渴求真理的尼苛德摩、怀有信德的百夫长、在纳因城痛哭的寡妇、想要痊愈的癞病人,以及渴望治好失明的巴尔提买。对这些人来说,「寻找答案成了至关重要的事」。
第四世纪的圣安多尼曾对隐修士们说:“经常呼吸基督吧!”后来,他们的教导被具体化,成为许多基督徒——尤其是东正教基督徒——使用的“心祷”(或“耶稣之名的祷告”)。整体来说,呼吸也表达了基督徒生活的动态。
在《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中,教宗引用神学家瓜尔蒂尼(RomanoGuardini)的话说,如果没有礼仪的培育,“礼仪和礼仪文献的改革就不会有多大的帮助”(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