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基督徒爱的使命的最好表达:主啊,求祢使我们成为祢和平的工具,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播种希望,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种光明,在有悲伤的地方
受难立面:风格与诞生立面截然不同,线条硬朗、棱角分明,营造出一种沉重、悲伤的氛围,描绘了耶稣为世人受难的场景,主要涵盖玫瑰经中的痛苦内容。这种强烈的对比,旨在引发人们对生命与信仰的深刻思考。
惊闻噩耗,无论为玛利诺会神父和修士及修女,还是其亲朋好友,抑或国内认识他的各界朋友,尤其受益于“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的中国主教、神父、修女、修生、教友留学生,都感到十分震惊、心疼、悲伤、扼腕、唏嘘!
悲伤、忿怒、忧虑、嫉妒、骄傲、贪心等,都影响身体的各种器官。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赛德勒博士(Dr.Sadler)说:每一个留心观察的医生,都知道情绪是人类经验中的主要因素。
我必须说,我收到了来自象牙海岸许多悲惨的信件,我看到所有的悲伤,深沉的痛苦,我感到难过的是我们可以做的是这么少。
我们敬爱的教宗现在正伫立在天父家窗口,从那里看着我们并为我们祈福……拉辛格主教以口音很重的意大利语说:今天我们将他的遗体埋在地下,犹如不朽的种子———我们的心满怀悲伤
公元70年,犹太人为了反抗罗马帝国的暴政发动起义,同年耶路撒冷陷落,第二圣殿再次被毁,这也就成为犹太人世世代代最悲伤的烙印。
正如在追思亡者的颂谢词(弥撒中由神父独自念的祈祷文)中所说的: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主,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
回来遇到一位伊拉克的修女,她对我说,我好悲伤,我说为什么呀?她很伤心的样子,对我说,本笃十六世要离开我们了。我说,是好事,别伤心!她还伤心地咳嗽了几下,笑死我了!
我们不难想象妇女们在那时刻的心情:为了她们的主的死所感受的悲伤和惊惶失措之情,为了那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所感到的惊讶之情。可是坟墓确实已经敞开,空无一人:耶稣的身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