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家堂的西正面上,有四个空心塔柱,在塔柱与堂门之间的自然洞穴中,用雕像方法表达耶稣受难一面。这些自然的洞穴中浮雕作品都与耶稣受难有关,例如:最后的晚餐、濯足礼等等。
9月7日,朝圣途中经过西留天主堂,参观了陕西门徒训练营,受到本堂苏神父及会长的热情接待,苏神父如数家珍,道出了门徒班已走过的五个春秋中的种种感人奇事,据说:每期八天,每届三年,完成750个课时的培训后,
神父领我们看了小教堂,又看了西院,满院是枯树荒草。
天主又立以色列为自己特选的子民,从埃及的奴役中将他们救出,与他们订立西乃山盟约,通过梅瑟颁布律法,好使他们侍奉他为唯一的天主,并期待预许的救主。
利玛窦仙花寺遗址碑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可以说,最早推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及中国教会本地化的都是利玛窦神父。
1596年他翻译、编撰了短作《西国记法》,将他的西式记忆法介绍给兴趣浓厚的中国人。
西满与安德肋早已认识耶稣,然而在未舍弃一切〈即空〉之前,不能跟随耶稣。跟随耶稣有个先决条件,即摆脱一切,空乏自己。
如果这就是艺术家的目光,那么天主注视我们的目光则更是如此:天主在纳匝肋的那位少女身上看到了天主之母;祂在约纳的儿子渔夫西满身上看到了伯多禄──可以将教会建立在上面的盘石;祂在税吏肋未身上认出了圣史玛窦;
那时,北京的教堂中东堂坍废,西堂被杨光先占据,利玛窦墓以及他的墓堂也颓坏不堪,亟需修理,甘第大又奉献银子两千多两。
“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玛16:16),这是从西满伯多禄开始,历代的基督徒们的信仰,也是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个人的信仰;这就是我们最原始的“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