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初衷是为一些在家守贞的“大姑”以及文革期间被迫结婚已成孤寡的贞女或修女们在此入住养老,由教区“圣望会”的修女们来此服务。1994年动工,1996年基本竣工。
其实,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组成的,选择有大有小,如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以及结婚还是修道。有些选择无关重要,有些却非同小可。藉着不断选择更好,最终达到最好。
虽然德蕾莎修女一生没有结婚,但是她却深知家庭的爱有多么重要,家庭的混乱,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社会上的冷漠,往往是从家庭的冷漠开始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爱你身边的人。
祝婚后也不给另方本堂神父写婚姻证明书就了事,使另方本堂对自己下属的结婚一无所知,这符合教规吗?这竟是留学回来的人干的事!
进入KSB乡村的外来媳妇多是非基督徒,她们的婚姻以及皈依天主教的形态复杂,大致归为ABC三种形式:A类:非教友(女)嫁教友(男),少量男性教友因为找不到适龄的女教友而选择与外教人结婚,但这类女性比较幸运
他完成了受洗时开始的新生命;决定性地「相似」那藉圣神的傅油而获赐的「圣子的肖象」;并能分享那曾在感恩祭中预尝过的天国筵席,纵使他还需最终的净化,才能穿上结婚礼服(参阅教理1682)。
培训期间,金仰科听说教区的修道院,教会没有认可,教区也没有再往那里送修生,看到这样的情况,金仰科不知道自己的修道梦想要拖到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动摇了,并有了结婚的念头。
老人为结婚的青年人服务宋香玲教友:刘姐是北堂亚纳会首任会长之一,当时她和孟圣英、张世杰、徐灵芝、瑞国一起在主教的支持下,创建了亚纳会。
大姐终生事主,守贞未嫁,二姐原本也计划追随基督,但在艰难时期被迫结婚。赵丽英自幼乖巧听话,每天跟着父母颂经祈祷。在浓厚的信仰氛围中,信仰根基坚定稳固。1942年赵丽英初中毕业。
有一次,有位不了解教会传统的人对宗神父说:“你都50岁了,还没改造过来,50岁还没结婚,没孩子,一定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