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对父母的感恩(孝),谓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三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义),称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感恩中国出现呢?甚至有人恩将仇报。
我告诉他们,地狱满是不爱天主者的灵魂聚集处,在那些人心中,没有天主的位置,他们不想要天主的爱或怜悯,他们宁愿选择在那里而不愿和天主在一起。孩子们都喊:我不会下地狱!我爱天主!
皮诺很认真地说:慈善的目的不是作秀,而是让被赠者受益。捐款是净化自己心灵的一件好事情,如果用来炫耀,你的心灵就变得不纯洁了。皮诺院长一席话,让我若有所思。
即使在圣经的各卷都已经成书以后,也有很长的一个时期,这些书卷混杂在各种形形色色的伪经中被传阅,但是因为教会是恒受圣神光照引导的团体,在历史的进程中,各种荒诞不经的伪作被不断淘汰,而正经则被保存下来,终于产生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圣经正典
从清末至民初,曾有12位贞女与16位男教友前后赴全省各地进行福传,被劝化者甚众,成绩显著。
外公的晚年乐观、幽默,常给大家带来快乐,每年的圣诞节,他都会拉长声调作朗诵般地吟哦道:耶稣圣诞,乃人受福之首日,那特有的韵味,很令人喜乐。
郑秀文的很多歌都是与信仰有关,其中有首《信者得爱》,歌词这样写道:“人祸天灾让我们饱受了伤害,风雨的到来,是否上天的表白?不怕天会塌下来,别说彩虹失去了色彩,只要相信就得到爱!”
匝加利亚在得知洗者若翰将诞生时也有相同的反应:“我凭着什么能知道这事呢?因为我已经老了,我的妻子也上了年纪”(路一18)。显然年老、不孕与体力衰退阻断了这些人对生命与生育的希望。
这样,《旧约》中的“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或至少是中立的)动物和受造物。
原因在于,当时的修会没有严格的院规,也没有真正的权威,修士也大多是自由自在的独修者,不愿受约束和管教。他只好回到岩洞,但他的门徒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