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形容一天的时间,就会说一个昼夜。在创世纪谈天主造天地万物:天主见光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天主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
《师主篇》卷二第八章上说:“耶稣若在你心中,事事都好,什么难处也不觉得,耶稣若不在,就没有不苦的事了。”有福伯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再是媳妇、女婿、孙子、外孙一大堆,可是没有一个和有福老两口合得来。
这几天我正在阅读一本小册子,书名是《生来就为了爱》(《Createdforlove》)。作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放弃了律师的高薪,心甘情愿地到各地去宣扬主的福音。
我从小生长在天主教的家庭里,自母胎起,天主就召叫了我,一步一步地为我铺了路,我从小所听都是爱主爱人爱教会的事迹。良好的环境使我的信仰有了扎实的基础。无论我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去教堂过主日。
神学讲:因救主耶稣的苦难,死亡而圣化了痛苦……但就人的本性而言,痛苦却是永远不受欢迎的。否则,我们就会听到这样的祈求:“痛苦、患难,你来吧,好叫我更接近天主。”
高尚的道德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尊重的重要原因,即便一个人什么样的财富都拥有了,但如果缺少高尚的道德,就很难赢得人心,获得尊重。相反,也许一个人不具有任何财富,但他只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会为人所感动。
在人生信仰的道路上也同样如此,老人们虽然快要临近人生的终点,以前尽管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认识天主,但只要生命还没有最后完结,就仍然还有一个寻求和选择升入天国的机会。
“你们求就给你们”。或是沉迷于圣经的某些福音片段:“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之类,认为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可以痊愈。还有许多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们曾被治愈的奇妙“见证”。
我们知道伯多禄、保禄在耶路撒冷就“割损礼”与法利赛派信徒争论时,次雅各伯最后讲话,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不应该难为归向天主的外邦人”(迦1:19),这都说明在当时圣教会内次雅各伯的威望和地位。
加尔瓦略山就明白地宣扬了至圣圣三对各时代、各地域的人类的爱。……天主之子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罗五8),就以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先爱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