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则应参与教会的福传工作,在见证一种符合福音精神的生活和服事堂区团体上善尽“慷慨义务”。
我愿说,‘即使是最软弱的、有限的和受伤的人,也可按各自的方式当传教士,因为即使善与许多人性的软弱共存,也必须传扬善’(《生活的基督》239号)。”
我们希望,当今的奥运会能越来越推崇善与美,来关怀饱受疾病和不公蹂躏的人类。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全球疫情的典范。愿北京冬奥会能成为一场朝着合作与友谊进击的人类挑战。
在人们的认知中,教堂是善的代名词,爱去教堂的人,自然也就是“善人”了。也许为别人而言是,为我却不是。我成为了功利主义者,为祭台服务不再是一件中意天主的行动,而是博取在人中间名声的行为。
教宗最后写道:「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善度这些阶段,做个真正的朝圣者,而非『信仰的观光客』!让我们向天主的惊喜敞开心扉,祂渴望在我们的道路上绽放祂的光芒。
去冒险,而不满足于“一种得过且过的信仰”,因为“如果因为害怕失去自己,我们便放弃奉献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放下未完成的“关系、工作、受托付的责任、梦想,甚至信仰”,“而永远不会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不起飞、不为善去冒险
教宗由此提到上主邀请我们“满怀信心地喂养羊群”(参阅:若廿一17):“如同耶稣善师那样,牧人肩上扛着代祷的疲惫担子,为其子民受傅油而筋疲力尽;在那些必须为美善而奋斗、弟兄姊妹的尊严遭到威胁的地方,更是如此
当我们明白,善度自身的苦难能带来更大的益处,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苦难与耶稣的相连结时,格外能使人获益良多。身为基督徒,我们知道,因着天主子的受难与圣死,我们获得救赎。
保禄一再强调,众人之所以能成义、能得救,不是靠个人守法或什么善功,而是靠天父对我们的爱与仁慈;换言之,信德是获救与否的关键所在,人只能靠信德才能成为天主的儿女。
历尽各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他流着泪诉说:“我一生为教会做了许多事,早、晚祷从未缺过,只要有条件我一直参与圣祭,自问热爱天主,恭敬圣母,而我苦苦求主让我病好,可是……”他最后在亲人的帮助下安死善终了,但他的思想问题仍未好好解决